在市人大常委会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刘峰介绍,《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步入法治化管理快车道。“我们正在组织制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厨余垃圾管理办法等15个生活垃圾管理配套制度,将按照《条例》规定细化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刘峰说。
刘峰介绍,市城市管理委将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切入点,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小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楼宇、进校园、进商场、进医院、进军营、进媒体,强化分类知识宣传。“在目前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60%的基础上,今年年底力争达到100%。”刘峰表示。
在推进垃圾分类落实落地方面,主要采取5方面措施: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精准定位,强化可回收物收集管理;结合实际,健全有害垃圾全链条体系;强化保障,提升末端设施分类处理能力。同时,总结推广北辰区宝翠花都等社区分类模式,以街镇为单位整建制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对老旧小区多的区域,采用“整合物回从业人员+人工上门收集”模式,逐步实现可回收物收集正规化。对新建社区较多的区域,加大智能设备和互联网预约回收覆盖面,方便群众分类投放。对居住较分散的区域,鼓励社区便利店参与积分兑换,吸引群众分类投放。
此外,本市规范48个有害垃圾暂存点的运行措施,加强前端城市管理部门收集和后端生态环境部门指定第三方运输、处理单位之间的衔接、配合,实现有害垃圾全链条管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全市将运行13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同时,推动建设北辰区大件垃圾处理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和宁河区秸秆焚烧发电厂建设,实现更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