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随着连续实施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区,全市义务教育迈向高水平均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身边好学校”专栏,对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亮点、校容校貌等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2014年,经过两轮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和平区新星小学这所普通学校可谓旧貌换新颜。漂亮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功能齐备的专用教室……硬件水平的大幅提升也让学校开始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别是随着和平区各校生源的进一步均衡,如何保证普通学校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学校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对此,学校坚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为创新点,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昨天下午,记者走进新星小学,近距离感受这所普通校的特殊魅力。
在“果果专用教室”,一年一班的学生们坐在“随意”摆放的彩色方凳上,围坐在老师马文旸的身边,与老师一起“聊”起了生活中 “变化”。“其实,改变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马文旸对孩子们说。在课程渐入佳境后,她向大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最好的朋友心情改变了,她非常的伤心,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她?”面对老师的问题,有的孩子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向身边的同学讲起了自己遇到过的类似经历,“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可以倾听她们的心声,告诉好朋友我们很在乎她,陪伴她,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帮助她渡过难关……”
“《果果与朋友》是学校开设的特色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从情绪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现在,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校本课程’。”陪同记者“听课”的该校心理教师刘静介绍说。
随着铃声的再次响起,学校的“素质拓展课”开始了。在魔方教室,十几个孩子快速地扭动手指,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手里三阶魔方的还原;在科技小组,组员们围着几架小型无人机,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操控程序;在3D打印室,老师把孩子们共同设计的模型程序输入打印机,随后按下了启动按钮……在这些课堂上,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课程永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新星小学构建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即“新生态”课程体系。“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营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多元、开放、共生、绿色的生机勃勃的教育场,通过生本化教材、生态化课堂、生活化德育、生成化教学、生命化管理等体系,将原本就有差异的小学生培育成个性各异的未来新星,本质就是从一种生态走向另一种生态。”校长张淼解释说,“我们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探索开发学校的自主课程,开足开齐开好三类课程,并通过菜单式的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其发展特长。”
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了,送走了最后一名学生后,张淼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记录当天的工作日记。今年是她调入新星小学的第三个年头,随着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和口碑的不断提升,这位校长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好的教育,让普通学校变得不普通。”(津云新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