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境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海外自驾游成了热门,但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境外租车的预订、结算方式等与国内有所不同,不少消费者都落入了二次消费的坑。
推销“花招”各有不同
暑期接近尾声,大量暑期游尤其是出境游的消费者也陆续回国。不过,一些海外自驾游的消费者,却在旅行结束之后,遇到了麻烦。“我都结束旅行两个星期了,信用卡又出现了几笔消费账单,银行一查是出租车公司的!”7月底去海外自驾游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出门前已经预付了所有租车的费用,但取车时工作人员特意强调她租的车型是自带导航的,她一直不明白什么意思,回来才发现,导航要每天额外收取9美元(约合人民币63元左右)的费用,而这一点工作人员并未向她说明。
从事多年境外租车服务代理的业内人士透露,境外租车市场中,提车推销的情况是常态,且“花招”也因人而异。对于语言不通的中国人,工作人员大都默认将GPS、道路救援等二次收费项目加上,取车时直接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必选项目。而对于语言沟通无碍且有租车经验的消费者,则是以“车型绑定”为借口引导二次消费。例如,消费者预订页面显示的是福特和丰田SUV的,取车时一些工作人员会以“该车有GPS”为由,要求消费者加钱提车,如果不想加钱可以选择其他人气较低的车型,而根据订车合同,租车公司只要提供同级别车型就不算违约。
“秋后算账”维权困难
除了在取车环节的花招以外,由于境外租车大都采用的是信用卡预授权,即使消费者还车和结算后,依旧可以再次扣款,且这一行为并不会通知消费者,消费者只能在收到银行账单后才会知晓。有过海外留学经验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一些二次收费防不胜防,例如他在美国租车回国后,又收到数十美金的账单,精通英文的他多次联系租车商户才了解到,车上高速收费设备(相当于国内的ETC)只要租车期间任意一天走过高速公路收费口,就要按照每天4美金额外收取租金。这笔费用是在陈先生回国后两周才出现在账单内,而跨国查询、申诉只能通过邮件,再加上时差和假期差异,整个过程繁琐且耗时。
国内一家租车平台负责人坦言,很多消费者都是因为“秋后算账”模式维权困难,而放弃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建议消费者尤其是去往陌生国家或者缺乏海外租车经验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国内一些正规租车代理,与其签订中文的租车合同,语言不通的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国内代理陪同取车等服务,付款方式也是直接付款到国内代理商,以避免关键环节出现误会,产生纠纷后难维权。(津云新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