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津退休大爷迷上“会口技”的琴 能模仿各种声音

每日新报记者 汪卓 1米高的琴杆,两根琴弦,铜板制成的琴筒再搭配一支马尾弓,这就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乐器——擂琴。这种鲜少人知的拉弦乐器却让74岁的梁金山老人着迷了15年。说起擂琴,老人有说不完的故事,然而一直以来梁大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与津城擂琴第一人宋东安先生见上一面。

梁大爷家住红桥区,年轻时就喜欢音乐的梁大爷,家里更像个小型的音乐图书馆,客厅里一多半的地方被一个特大的书柜占满,记者走上前看到,书柜里摆放的全都是各国乐器演奏的音乐光盘和书籍,书柜旁摆放的乐谱架上,一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的曲谱已经被梁大爷写写画画做满了标记。“这是最近新练习的曲子,过几天有场演出邀请我去表演。”梁大爷笑着说。就在记者的目光还在四处寻找究竟擂琴长什么样时,突然一声“大家好”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简短的三个字不是出自某个人之口,而是由梁大爷手中的一把擂琴演奏出来的。只见梁大爷左手时摁时拨控制两根琴弦,右手拿着马尾弓来回拉弦,一曲擂琴演奏的《梁祝》在小屋内飘荡,这个看似与二胡很像的乐器,却在外观和音律上比二胡更大更广。

据梁大爷介绍,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会拉擂琴的人很少,擂琴又被称为会说话的乐器,因为它模仿声音非常逼真,不仅能模仿人声,还能模仿动物等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而说起与擂琴的初次相识,也是因为2002年有幸观看了擂琴传承人之一、天津曲艺团的宋东安先生的表演后,才对擂琴开始着迷。偶然的机会,还幸运地在乐器店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无人问津的擂琴。“当时咬着牙花1800元买了这把琴,从那以后就开始自己琢磨怎么使用它。”梁大爷说。由于这种琴没有乐谱,梁大爷琢磨起来走了不少弯路,他特意跑到各大书店去买教材,搜集资料,还买来宋东安的光盘一遍一遍地模仿,一遍一遍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梁大爷不但掌握了擂琴的各种演奏技巧,还将许多经典曲目新编,如《打靶归来》《梁祝》《新京调》等,都是他的拿手曲目,经常受邀到各处演出。“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学习擂琴,但我明白自己的水平有限,作为宋东安老师的粉丝,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与宋老师见上一面,对我的演奏指点一二。”梁大爷说。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