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时代背景下的感知、认知和连接
津云记者 孟兴 昨日,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的第二场圆桌对话——“趋势对话”环节,来自国内外的7位嘉宾针对时代背景下的感知、认知和连接这三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感知和认知都是一个智能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感知就是让一个系统知道周围有什么,能替代人的感官甚至超越人的感官。“实际上感知能做的还有更多,特别容易理解的视觉方面的感知,就是我来看看这个图里有什么——有人、有动物;听觉方面的感知就是我听了一段话,我能把它变成文字,这些都是感知做的事,它并不做后面深度的理解,但是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漏掉什么,也不能弄错什么,要不然对后面的认知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如果从一个比较抽象的层次来讲,感知就是一个逐渐开始,初步认识的过程。而认知层面,就是利用从感知里所获得的信息,通过进一步思考和处理,来提炼出来真正有用的信息,并指导进一步的行动。”Linkedin数据分析业务副总裁李玥说。
高通技术副总裁李维兴表示,在人工智能,也就是新的智能社会的情况下,手机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进步的媒介。为什么会这样呢?手机现在一年全球大概生产十亿部左右,它对于整个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促进效果的。此外,人机交互界面、智能手机领域会有非常多的地方用到感知技术,这会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
“我认为连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智能大会上,因为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连接引擎,它并不像计算机,因为它并没有一个记忆的空间和一个单独的计算空间。”工业互联网联盟发起人约瑟夫·萨洛夫说,“我们大脑实际上是一个连接的引擎,它可以把不同的观点连接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变的更加具有创造性。所以在物联网的时代,我们有潜力建立起最复杂的网络系统,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整合起来,然后变得越来越智能,为人类作出一些很难做的事情。”
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漆远认为,认知过程中更难的问题是机器如何学习,怎么让机器从数据中学习并推理是一个挑战。今天我们大量的研究是进展到深度学习了,但是这只是机器学习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没有探索。
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背后有几个很重要的驱动力量,第一是大数据,第二是云计算带来的大计算,还有深度学习,也就是机器学习带来的更好的算法,能够建很大的模型。“我认为感知就是数字化,数字化走完以后下一步就是智能化,智能化就是今天一张图已经可以数字化表达了,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图片主体是什么,人看了这个图片有什么样的情感,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问题要过滤审核,这就牵扯到要理解内容了,这就是更高层的智能。”
“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开发AI,让它真正为人类所服务。”以色列创新局董事埃雷兹·楚尔说,“同时,我们还得应对它可能会带来的潜在后果,它可以推动我们全球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得采取措施,确保我们是给人类社会做了正确的事情,给个人带来好的事情、好的结果。我觉得AI可能有一天会超过人类,但是另一方面,AI可以使生产率变得空前的高涨,这样我们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用便捷以及低价获得更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