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全力谋划科技体制改革举措,推动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请听记者的报道。
走进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的办公区,几个项目小组同时在开展芯片的研发、设计。上个月,由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团队领衔研制的高速串行RapidIO控制器项目斩获了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干劲更足了。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汪欣说:
(录音:基于2009年院士提出来的软件定义互联技术然后来做的,比美国大概是提前了7年时间。芯片设计好之后,并不是说是你的应用场景,你的功能就锁死了,而是说我可以基于应用,然后把应用翻译成我软件的语言,然后下到芯片里面去。RapidIO控制器不单单是支持之前的第2代、第3代,我们进行软件定义的那一部分的升级,就可以支持第4代。)
RapidIO协议具有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性,通过中国自主技术实现了半导体芯片领域“从0到1”的突破,依托这一技术路线研制的芯片已经在我国300多个单位实现了应用,而这一切创新的源头就是灵活的体制机制。2016年,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滨海新区共建了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研发中心联手国家级新区,不仅瞄准前沿技术,更要面向产业化。汪欣说:
(录音:我们的定位就是要打造核心芯片的蓝海产业,然后成立了井芯微电子,相当于是由创新中心负责前沿技术的研制和芯片原型的研制,然后井芯微是做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成立了有230多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然后把整个咱们产品上下游的企业都拢到联盟里面去。天津市是第1家这种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的带动下,相当于我们打通技术、产品、市场、打通生态。)
新机制下,研发团队和产业化公司各展所长、各司其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助力创新中心不断引才引智,预计年内还有7款芯片面世,对我国航空航天、高性能处理器等领域发挥强有力的支撑效应。
在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旁边,座落着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滨海新区分院,2019年落户以来研究院重点开展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研究,面向前沿领域还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所。今年,研究院在滨海新区的帮助下通过柔性人才引进解决了异地人才职称评定问题,让更多科研人员能够安心扎根滨海、投身科研。副院长香宝说,环创院38名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仅有33岁,其中有近1/3研究人员从北京转岗来到天津,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录音:很多职工给他职称评定这个路子也给他通了,从北京我们中国环科院也有人年轻科研工作者愿意来这。同时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我们在人才培养,你比如说硕士、博士、博士后整个一条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就搭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多更好的一些技术落地。)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新区技术成果交易逆势强劲增长,突破“百亿”大关。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朱岩表示,将聚焦解开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进一步出台政策,为科技创新搭建大舞台:
(录音:我们在制定滨海新区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我们提出来了4个方面的40项具体举措。我们要构建一个常态化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的对接机制,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体系。我们也在修订创新券实施办法,我们增扩了范围,包括临床试验、云计算、信创、文献、成果评价、中试验证、科技金融、专业咨询方方面面的科技服务。有利于实现总书记提出来的让所有的创新创业的人迸发每一分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