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天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改革魄力,激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药物研发、成果转化提速,再提速。
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联合研究院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研究院+高校+企业+医院”的联合研发模式,面向临床需求,共同开展研发立项。并整合人员、资源、技术优势,搭建起药物分析测试、新药毒理安全性评价、制剂等7个技术支撑平台,让药物研发全过程,都能在研究院内完成,提升转化效率。
策浪生物科技,2018年,拎包入驻联合研究院,借助这里的完整生态,短短4年,就从初创型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月,企业接到了一个新订单,但新品开发,现有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了。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了解到企业需求,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从实验设备,到专业技术人员,再到后期检测评估,缺啥,补啥,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近年来,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度融入市场,联合研究院,打通现有技术平台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的制度性障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同时面向市场扩展商务、知识产权、证照申报等非技术服务领域。借助联合研究院搭建的服务体系,丹娜生物和阿尔塔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家。同时,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向天津聚集,毛里西奥,脑电领域的外籍专家,借助联合研究院的人才政策,他可以带着自己的项目与外面的公司合作,研发成果直接与收入挂钩,未来还能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得到联合研究院的股权。
持续向改革要活力,眼下,联合研究院史上最彻底的改革,正在推进。6月底前,联合研究院将正式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原来,联合研究院在选人用人和薪酬管理方面,执行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和标准,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参与市场化合作,没有明确的支持办法。这次,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这些壁垒统统被打破。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逐步构建起“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机制,累计引进和培育企业350家。让科研、转化不差钱,联合研究院成立院内项目基金,对有明确应用和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前期支持,借助这笔经费,孙涛教授团队,基于传统老药二次开发,研制的抗肿瘤新药,从立项到完成一期临床,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未来将极大降低癌症患者的用药成本。
今年,联合研究院还将筹划两个基金,其中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0个亿。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引领下,联合研究院的药物研发不断提档加速。围绕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30多项新药研发,都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新申请专利达到87项。(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