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深化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走转型升级之路,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高水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走转型升级之路。
江天重工,前身是全国八大机械厂之一的天津重型机械厂。孟庆利,原江天重工生产管理部的部长,一直负责厂区建设,眼看着一个个高炉立起来。2017年,江天重工的铸锻钢铁、制造重工装备,都排在了全国前列,想订货得提前几个月,全厂日子过得舒坦,然而,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是高能耗、高污染,江天重工一年的碳排放指标就超过3000吨。高水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理念,2018年天津对高耗能的钢铁行业实施转型升级,江天重工、轧三、天丰三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
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帮助下,2018年,企业开始对7条生产线实施陆续关停 ,同时,接连举办世界智能大会,一大批智能科技企业向天津汇聚,逐步构建起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依托腾讯、朝亚、中国电信等大数据中心集聚的优势,2019年江天数据成立,瞄准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环京大数据产业天津基地,2021年初,江天转型数据中心一号数据中心开工建设,眼下已经完成调试,月底就能正式启用。数据中心5500个机柜的降温,耗电量大,设计制冷方案时,瞄准绿色发展,光是节能方案,前后改了十多版才通过。
现在,孟庆利也成为江天数据能源发展部部长,变化的,不仅是身份,他对企业转型,未来发展,也充满信心。
五年来,天津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市域内钢铁产能从2539万吨压减到1505万吨,累计关闭2.2万家散乱污企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宝贵空间。2020年底,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天津把产业链作为“制造业立市”的核心抓手,2021年,天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12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出台,强力推进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
天津爱旭主要生产高效太阳能硅基电池,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2018年,在海河产业基金5亿元融资支持下,天津爱旭迅速落地北辰开发区,一期项目2019年启动建设,市、区两级部门提供“保姆式服务”,当年就实现投产。
疫情发生后,企业的上下游受到影响,加上二期建设投入大,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出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新政,像天津爱旭这样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以享受100%的增量留抵退税。得知新政后,北辰区税务部门很快就来到企业,辅助财务人员及时申报,两年来,天津爱旭累计获得退税2.34亿元。
2021年全市在链企业产值、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分别为60%、72.7%,有力支撑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津产业链工作的经验做法,也获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为坚持制造业立市提供人才保障,2021年,天津打通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通道,搭建完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张明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10年前他就带着团队研发立面机器人,可以吸附在大型船舶、罐体表面,代替人工来做除锈、喷漆的作业。可是成果一直没有产业化。作为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成员,河北工业大学与北辰区在2021年5月成立了智能装备研究院,吸引科研团队入驻,与联盟企业对接,实现成果转化。实实在在的硬举措,让张明路决定把项目搬到这里,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已经推出了三大类十八款产品,客户多数是中石油,中船重工,中广核,大唐风电这样的龙头企业。
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产生了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不到一年,联盟就已链接高校院所80家,联系领军企业1600个,聘请两院院士等特聘专家62位,集聚工程师3万人,为制造业立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十四五”时期,北辰区还将重点依托产业优势,聚焦制造业,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推动天津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