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批,行军床150张,在B区,大家抬的时候注意床边,别磕碰了。”1月24日下午1点55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应急物资临时储运仓库(简称“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内,“管家”方煜引导着前来领取物资的工作人员,确认物品,叮嘱复核,对运送车辆逐一放行。
短短30分钟,第三辆物资车已经装车完毕,准备出发,运往配送单位。
1月19日,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津南区应急物资调配与供应,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筹备并建立。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运经济系物流教研室主任方煜“临危受命”,承担起临时仓库的物流管理工作。
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由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一层体育场馆改造而成,室内面积约2400平方米,室外可供运输的场地约3000平方米。调运的物资涉及棉被、床铺、防疫药品、小型手推车、帐篷等10多个品类,物资接收单位约80家。
出发前,方煜为自己“操刀”理了个寸头,他说,“临时仓库需抓紧建设,并建立物流管理机制,把理发的时间省出来,别耽误事儿。”
本应照顾刚刚做完骨折手术出院休养的母亲,方煜在接到防疫任务通知后,第一时间从30公里外的市区赶到了津南区。“父母虽年近八旬,但能彼此照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组织在需要我的时候,我得靠前上!”方煜说。
上岗后,方煜开启了24小时“轮轴转”模式。和他在一起工作的,还有津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应急保障组、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调派干部们,以及天津海运职业学院3名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志愿者。
下午1点,交接盘点物资;晚上8点,清扫整理库房;凌晨0点,接收入库物资。
如何合理放置物资,让出入库的作业效率最大化?一天下来,来不及吃口饭,方煜便根据现有情况快速构建起他的“物流方程式”。
“我们的工作核心在于调度,要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做好几何题和速算题,仓库是基地,物资是算量。”方煜说,“通过物动量分析,对仓库物资进行分区分类,根据领用单位对各品种物资需求量的大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类。需求量最大的物资划定为A类货品,放置在A区,也就是离出入口最近的地方;B类物资放置在仓库的中间;需求量最小、出入库频次相对少的C类货品放在最里面,目的是提高物资的出入库效率和准确性。”
由于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存储的都是防疫物资和生活应急物资,对于看管人员的防控要求十分严格,库管员们进驻后要被“封”在仓库内吃住,昼夜值守。
一身迷彩棉衣、一台电脑、一张单人床、水桶倒扣而成的凳子,勾勒出库管员们的生活日常。物品周转分析、重新调配分工……每天,他们要往返于仓库内外百余趟。
1月24日晚22:30,吃完泡面,休息片刻后的方煜带领团队成员开始了现场教学,对几天来的物动量分析法应用、越库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1月25日凌晨1:10,新一批物资被运送至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方煜和他的团队迅速穿好棉衣,出门交接。
确认、盘点、卸货、排列码放、复核、签字……20分钟,入库完毕。
“每一分钟的背后,都是防疫现场的焦急等待。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在和时间赛跑,而且容不得丝毫马虎。”协助搬运货物后,“管家”方煜擦擦汗,继续说,“尽管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我们会一直坚守在后勤保障战线,为快速、精准、高效防疫护航。”
深夜里,海教园临时应急仓库依然灯火通明。(津云新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