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刊发的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反响。针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短板问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实施家校协同,加强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拿起扫帚拖把,体验领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告诉记者,随着“双减”政策实施,该校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保证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通过学科融合创新劳动教育渠道,开展了“中医+劳动”等课后服务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开设了折纸、插花、剪纸、面塑等兴趣社团活动。
作为市人大代表,韩洪涛在往届本市“两会”上提交了全社会支持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建议。“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以往的劳动教育不同在哪里?我觉得在于创造性的劳动,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未来才会具有创新能力。”韩洪涛对记者说,这需要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协同机制,让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三方面教育形成合力。目前,韩洪涛正在积极调研,准备在明年初全市“两会”上提交关于家校协同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
我国知名舆情研究专家、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来华告诉记者,作为市政协委员,他在调研中了解到本市部分中小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比如,留家庭作业可以让孩子参与包饺子,体会融洽的家庭关系,然后让孩子写篇做家务的作文,在班会上讲讲自己的体会,让孩子们懂得家务劳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孩子们拿起扫帚和拖把,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自理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王来华说,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帮助家长加深理解和认识劳动,转变劳动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此外,主管部门也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出台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具体细则,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