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期《百姓问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围绕排污水困难、新路灯亮不了等群众的烦心事儿,一起推动问题解决。
排污困难
大白庄镇孙校庄村,2017年进行了污水管网改造,全村8条街,有五条半街道铺设了污水管网正常使用,剩下的两条半街道,一直没有铺设污水管,100多户村民家中生活污水排放困难,新安装的抽水马桶也无法使用。
记者:为什么反映两三年的时间,却一点进展都没有?
宝坻区大白庄镇镇长 黄淯:这个确实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虽然是口头急,但是行动上还是有所迟缓。特别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深刻的反思,特别是为群众办实事这个活动也在深入的开展,怎么样把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记者:最后一公里没有做到位,为什么单单甩下了这两条半街的居民。
宝坻区水务局局长 张洪印:从客观条件来讲,当时不具备施工条件,但是实际还是没有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成自己事来做。在创新工作方法上更多的还是强调了一些困难,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而是找借口。过多强调客观因素,实际上还是工作不主动、不扎实。
记者:水务局是负责牵头立项的,监管责任尽到了吗?
张洪印:监管上还有差距,应该是发现问题主动地去深入到镇一级到村里去,特别是到群众家里去看,看一下工作是不是干了,是不是干好了,这个过程和环节还是有差距。
记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在这个过程当中,党员干部还存在哪些方面不足?
宝坻区副区长 王辉:通过孙校庄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来看,这也暴露出了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街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短板。工程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客观上的一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是不可以解决。说到根本还是没有从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去高度重视,去深入研究,去解决这些难题。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牢,是担当精神的一种欠缺,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还不到位。目前通过与群众沟通,已经确定了实施的方案,下一步将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全力配合,共同推进项目进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程完工,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来争取让群众谅解,让群众满意。
路灯不亮
牛道口镇芮家庄村,位于宝坻区西北侧。一直以来,全村只有两条主街上安装有路灯照明。为了方便群众出行,2020年,宝坻区困难村建美丽村庄项目为芮家庄每条道路上,都安装了路灯,这400多盏新的路灯早就安好了,但由于镇里与施工方就“谁负责通电”的问题协商不成,直到2021年6月初,新路灯一直无法投入使用。
记者:居民说快一年的时间,始终没有亮过,一个新安的路灯亮起来有这么难吗?
宝坻区牛道口镇镇长 王志英:工程的安装是由施工单位负责,但是路灯安装完以后需要接电,在这方面由于前期工作不是很细致,施工单位这方面责任不是很清楚,认为工程安装完了,接电的工作应该由村委会来负责,所以没有进行及时的接电。镇政府多次进行了推动和协调,但是进展微乎其微,施工单位一直没有履行职责,一直也没有接电。从这个事上看,施工单位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是镇政府责任更大。对这项工作前期做得不够细致,组织不够得力,在发现问题以后,重视程度又不够,解决问题招法又不是很多,工作作风上又缺少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工程进展不是很顺畅,老百姓也没有及时用上路灯。
记者:现在两三天之内就解决了,这是思想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王志英:主要还是思想问题。路灯不亮的问题时间是比较长,这次敲响了警钟。要深刻剖析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思想上对群众工作不重视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具体方案,对全镇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其他方面涉及老百姓的问题进行排查,是不是还有类似的问题存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者: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今后怎么保证路灯长期的亮下去,将来出了问题能否及时维修?
王志英:一个是建立管护机制,由镇政府和村委会共同负责,对路灯进行定期的维修维护和保养。第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保证路灯的常亮,老百姓心里也敞亮。
记者:党员干部还有哪些不足?怎么样把民心工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宝坻区副区长 王辉:村庄里安路灯应该是件好事,可是工程建完几个月不能点亮,把开心的事变成了糟心事。在这个过程之中,无论相关的部门还是街镇,包括村委会和施工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从这件事情暴露出许多的问题。首先从重视程度,从内心摆位不够高,民生无小事,百姓身边无小事,因为没有高度的重视,致使一个小小的问题,而使已经竣工的工程,几个月的路灯不能点亮。第二加强民心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把出现的问题和弱项短板提前发现,早发现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再有最为关键的是还要加大事后的督查和检查,要建立强效的机制,通过完善的机制,让工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津云新闻记者 李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