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学生们重回课堂。对于开学,有人期待有人焦虑。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学期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应受关注。
不同年龄段焦虑原因不同
对于小学生来说,分离焦虑和心理落差问题集中。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经过漫长的暑假后,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等问题。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还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改变,比如发脾气、与同学产生矛盾等。尤其对于新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会受到更多的“约束”,对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孩子很可能会焦虑或排斥。
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业压力会更大。很多学生在假期玩游戏、上网课等会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其中初一、高一学生面临新的环境以及新的老师和同学,容易产生焦虑;初三、高三的学生因为进入毕业年级,升学压力会明显加大,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失眠。
对于大学生来讲,分离焦虑和心理落差问题多。受疫情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可能是疫情后刚刚回归校园,既要适应学校的生活,又要适应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内的一些防疫要求,可能会有一些抵触和负面情绪。尤其对于大一新生,很多学生从未离开过家,首次去外地上学,一下子进入集体生活,可能会面对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自己无法适应和面对,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结合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产生“开学焦虑”的原因,陈玥建议,同学们在接纳和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还要与家长及老师多沟通,对一些负面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
小学生状态的回归,需要家长更多的引导。家长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严厉责骂,以免孩子产生抵触、逆反情绪,甚至厌学。不要一下子强行禁止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应该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同时注意自身约束。自己要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慢慢将学习精力向课堂上靠拢。毕业班的同学,则要直面问题,消除恐惧。面对升学压力,总是自责和懊悔并不能激发斗志,而是会因对自己失望而降低行动力,要去思考学习的意义,以目标为导向,激励自己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大学生要让自己慢慢融入校园生活,要寻找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长,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参加社团,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及兴趣爱好,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享受校园生活。同时,学会与自己相处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