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城市之星小区B座的两部电梯自2017年开始就故障频发。2019年年底,其中一部电梯彻底停运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动用商品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修电梯。今年年初,物业公司受业主和居委会的委托到河东区住建委递交申请材料,多次被告知材料不合格。
每次申请材料被区住建委退回后,属地居委会都会帮助物业公司修改完善。让居委会主任头疼的是申请材料出问题,没有人一次性告知他们。
据河东区住建委介绍,申请使用商品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先要由区住建委对申请材料做形式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复核,复核通过后由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拨款。河东区住建委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报到市里,市里面一会儿查出来这个问题,下次又查出那个问题,就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毕竟区里跟市里可能审核上有一些细节地方,要求不一样,像居委会盖章,我们觉得挺合格,但是到市里面觉得不合格。”
而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则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工作人员表示:“正常来说我们都下放了,不再复核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区里就看出来的,我们没说这个章不清楚,只是拍照拍得不清楚,让物业办重拍重上传。”
记者:就这么个事儿,老百姓五六个月跑了五六趟。我们现在说让老百姓最多跑一趟,您觉得这五六趟有必要吗?
河东区住建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夏敬雄:确实没有必要,特别是工作人员回答的这些问题,我觉得都应该由我们主动进行服务的。
记者:您觉得业务能力够吗?
夏敬雄:反映出业务能力肯定还是不全面,对整个维修基金使用的审批等把握方面,理解力和整体对业务知识的掌握,应该存在着问题。还有对整个流程方面没有考虑,让企业少跑道,而来回地推了五六次才办这件事,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记者:张主任,从这个问题上让百姓跑五六趟,您怎么看呢?
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俊梅:从市区两级的沟通工作机制上,从工作的规范化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在去年就已经推行了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修订要件儿然后网上审核,网上核拨资金,就是争取让企业只跑一次。但是我们的期盼是挺好的,但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包括工作流程上可能还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导致出现让企业往返跑很多次的问题。
记者:市里的部门和区里的部门,如果多沟通,这个问题应该就不会是这样,对不对?
张俊梅:将来再遇到类似的这种情况,凡是区里比如说已经审核通过了,到我们这儿发现问题,我们尽量不再给企业打回去,由市区两级研究,把“一制三化”里边的承诺制作用发挥好。我们想下一步也要修改我们的维修资金使用的办法。会在减要件儿上下功夫,实现属地化管理的这种优势,从而提高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些我们还在探讨当中。
记者:“放管服”改革转变理念,怎么样让老百姓真切地看到改革在行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王伟:社区提出使用维修基金,区市两级审核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只当了信息员、传递员,没有当好服务员。缺乏主动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意识和作风。从这个问题看,表现在作风上,根子还在思想根源上。另外反映出我们在制度设计上也仍然存在着缺陷。就是便民便利,这个程度还不够,在这个维修基金使用制度设计上,说更多的是考虑了资金使用的规范和安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资金使用的便捷。所以说导致了在资金使用审批过程当中,是要件材料过多,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顾此失彼。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同时我们也要从根本上解决其他小区维修资金使用难的问题,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该放的一定要放到位,该减的一定要减到位,简化申报材料。切切实实地发挥好我们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好“住房养老金”的保障作用。(津云新闻记者 张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