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下午召开的第147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业”再度成为高频关注的热词。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今年全国和我市的毕业生分别为874万和17万,增幅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惠廷坦言,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今年的就业局势非常严峻。为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本市人社部门重点围绕开发岗位和支持就业两方面扶持政策进行了细化升级,提出了40条“硬核措施”,助力大学生早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岗位是就业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开发更多岗位,本次“高校毕业生就业40条”提出了四大类别共17项具体举措。在加大企业岗位开发力度方面,通过加大投资、引进企业、培育新动能等措施,支持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稳固岗位基础,增加岗位数量,并明确提出市属国有企业今年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不低于3000个就业岗位;事业单位和区级以下机关招录招聘原则上面向应届毕业生,事业单位除必须落实的定向招聘、专项招聘计划外,空缺岗位主要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此外,今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大20%以上,专升本招生计划扩大50%以上。“三支一扶”招募人数增加到200人,“西部计划”招募135人。这些措施直接增加了岗位供给、减轻就业压力,其中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国有企业等优质岗位1.1万个。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已对本市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者发放补贴1400多万元。为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我们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免费创业培训、首次创业补贴、创业房租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创业大赛激励等全过程的支持政策。就业兜底保障方面,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管理,并通过补贴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机构帮扶毕业生就业。就业见习方面,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发2万个优质见习岗位,为暂时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给予见习生活费、带教费、意外伤害保险费补贴,确保未就业毕业生有去处有着落。”李惠廷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