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青区迎水道的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是我市主要的蔬菜水果批发地之一。疫情发生以来,这个农贸市场的58名“红马甲”志愿者一直协力防控疫情,共同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供应。2月25日凌晨,记者走访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看到了“红马甲”们辛苦忙碌的身影。
我不冲在前,谁冲在前
25日3时45分,当很多人还在熟睡时,西青区西营门街王顶堤村党委书记李振旺已经站在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的正门前开始了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工作——巡查市场。
“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在我们村的管理范围内。为了响应本市关于防疫同时也要保民生的要求,这个批发市场没有停业。”军大衣外套着一件红色马甲的李振旺告诉记者,“每天有很多运输蔬菜和水果的车辆进出这里,大多是来自山东、广东等地的外埠车辆。这个批发市场面积有27万平方米,出入口有五六个。怎么管理好车?怎么管理好人?如何防疫不留漏洞和死角?这项任务可不轻松。”
西营门街党委、王顶堤村委会与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的管理方共同商议,及时推出方案:关闭除市场主出入口外的其他所有出入口;出入口设检测点,凡车必查检,凡人必测温;市场内一天两次集中消杀;规定商户与商户交易时,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由街、村、企业三方共同组建58人的“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日夜巡查市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制定方案容易,但真正落实起来难度就很大了。为此王顶堤村党委成立了三个临时党支部,责任落实到人,其中李振旺兼任红旗农贸临时党支部的负责人和市场“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阻击疫情的这一个多月,李振旺吃住在市场里。他说:“作为党员,我不冲在前,谁冲在前?”
这个月,没有一个人请假
凌晨4时,在随李振旺巡查的过程中,记者遇到了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总经理杨桂杰。“每天3时至7时是进货、交易的高峰时段,市场面积大,只靠一组人很难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所以我们同时安排三组人交叉巡视,巡查一圈下来要1个多小时。”杨桂杰说。
“把口罩戴好了。”“你们几位离远点,别扎堆。”杨桂杰边向记者介绍情况边对个别商户做出提醒。他说:“天气虽冷,但我们还是倡议商户在店外交易,避免人群聚集。商户摊位与摊位之间我们画出了分隔线,保证在1.5米以上。我们还提倡无现金交易,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
问起这一个月来的感受,杨桂杰说:“每天睡眠不够,说实话有点累。但现在是特殊时期,能让老百姓不缺蔬菜水果吃,累点也值了。再说,我们这里有50多位‘红马甲’志愿者跟我一样,这一个月,没有一个人请假。”
忙完这两天,爸爸就回家
在市场主出入口,志愿者崔文胜正忙着给进出人员测温、登记、扫码。一身白色防护服的崔文胜嗓子已经有些嘶哑,他说是这两天说得太多了。因为是夜晚,为了不扰民,不能用喇叭喊,只能靠嘴说。当崔文胜摘下口罩喝水的时候,记者看到他的嘴唇已经干裂。
“嗓子干了也不敢喝太多水,因为这身防护服是一体的,而且是一次性的,如果因为上厕所而脱下来,这件防护服就废了。”崔文胜告诉记者,他们一天两班倒,夜晚是6个小时,白天是8个小时。休息时,崔文胜给记者看了他手机里的孩子照片,他的两个儿子一个13岁,一个才8岁。“孩子总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跟他们说,等忙完这两天,爸爸就回家。”说起家人,崔文胜眼圈有点发红。
这时候,党员就得站出来
跟崔文胜说话时,56岁的志愿者徐宝起提着消毒器械开始给市场内几条主要通道进行路面局部消杀。局部消杀是项技术活,既要不留死角,但又得注意不能喷到通道两侧的货品上。
徐宝起是当初成立这支“红马甲”队伍时,最先站出来的几个人之一。“就是腰有点累,可能是弯腰的时间太长了。家里人都劝我,快60岁的人,差不多得了。但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总得要站出来。”从4时30分一直忙到5时45分,徐宝起和其他负责消杀志愿者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歇上两个小时,他们又弯着腰继续忙碌起来。(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