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谁在讲述“看不见的”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会”。有一位老人却执着于五大道小洋楼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历史故事,一讲就是三十多年,被称作“天津小洋楼的金牌义务讲解员”。他口中的五大道,有什么样的魅力?他的故事又是从何而来?

讲述“看不见”的五大道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说,说一说天津卫风貌建筑多”——网络视频里,一位用天津快板讲解五大道的老人深受人们喜爱。

这位老人就是金彭育,今年74岁,义务讲解五大道已经有三十多年时间。街道上、博物馆里,都能时常看到他为游客讲解的身影。

别看上了岁数,讲起五大道的前世今生,金彭育都是如数家珍。“五大道是1.28平方公里的土地,纵横23条马路,17公里的长度,2600多处房子。”金彭育告诉游客,五大道原来是英租界的一片住宅区,上世纪80年代整修小洋楼时五道合围划了一个范围,才有了“五大道”的称呼。

小洋楼,是五大道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而金彭育讲述的,却大都是小洋楼里住过的人。历史人物的一生,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盖棺论定。金彭育的五大道故事里,却仍然保留着很多鲜活的细节。比如曹锟下台之后住进了南海路2号,寓居生活很平民化,经常穿着拖鞋就出来了,门口赶着马车卖瓜的武清人都跟他混得很熟。1937年天津沦陷后,日本人指使他的旧部请他出面当傀儡。原本因为贿选声名狼藉的曹锟,就是在这座小楼里,保住了自己的晚节。“他一开始是婉言拒绝,最后日本人来,他就称病不开门也不谈了。其实确实是病了,就这样贻误了病情,在这里去世了。”

五大道的名气越来越大,金彭育平均每年都能接待160多个参观团。他的小洋楼故事,让很多客人从走马观花变成用心感受天津的历史。这也是金彭育三十多年乐在其中的动力。

金彭育的家,在成都道光洁里,各种书籍报刊堆满了书架、卧室、走廊,还有阳台的每一个角落。其实,最早让金彭育的五大道故事走进千家万户的,就是报纸和书刊。

1983年,在换房总站工作的金彭育被调去办《天津换房报》。换房,就是以房换房,解决人们上班路远和生活不便的问题。这份售价1毛钱、只有4个版的小报,有1个版是换房政策和方法,剩下的3个版全部都是换房信息。动辄上万人的换房大会上,几千份报纸经常被一抢而光。

信息“干货”固然重要,可读性却成了换房报的硬伤。金彭育根据人们的建议,在报纸上增添了一些故事性的内容。写完之后,引起了本市各大报纸的注意。他的五大道故事频频见诸报端,还出版了多部五大道题材的书籍,成了不折不扣的“小洋楼专家”。

金彭育真正开始讲解五大道,还要从1988年的一个“意外”说起。当时天津换房全国先进,一次全国换房工作会议在和平宾馆召开,作为会务人员的金彭育给各地的客人们讲起了这座房子的故事。讲完之后,大家就很自然地走出去了。大理道、睦南道,从两点一直走到六点多,看了五六十处名人故居。晚饭时,会务人员给沿街单位打电话,才在长芦盐务局门口找到了他们。

转完之后,大家纷纷赞叹,你们这儿可以搞旅游啊,多集中啊。金彭育从此“一讲成名”,讲解任务越来越多。正如当时客人们所说,随着五大道的保护开发不断深入,金彭育讲解的舞台也越来越大。

土生土长的“洋楼专家”

五大道有多少房子,就有多少故事。金彭育之所以了解五大道,首先是因为他的“土生土长”。“我是生在五大道、长在五大道,上学、上班都在五大道”,金彭育告诉记者,自己前后搬过五次家,都没有离开这个地方。

始建于1937年的常德道57号,就是当年的金家大院。“《日出》里的金八爷,就是我的八太爷金桂山,他是天津第一纱厂的董事长。他买下这块地,然后我大伯父设计的房子。”金彭育说。1945年,金彭育出生在大院的第一栋小洋楼里。家人不许孩子们出门玩耍,对金彭育的童年来说,五大道虽然洋气、漂亮,却全部是高墙深院、树木掩映,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高墙深院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秘密,金家自己也不例外。后来,金彭育才知道,在天津发电厂做工程师的四伯父金克刚,是一名地下党。“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组织护厂队防止国民党破坏电厂,第二件就是从我们家作为周转。”

当时,很多党内同志和爱国民主人士需要在天津这个北方交通枢纽进行中转,金家就是其中一个秘密联络站。金彭育还记得这些客人在家打乒乓球,口音各异。

这些客人操着南腔北调、来来往往,每天打球、跳舞。谁都知道金家四少的同学、朋友多,这就是最好的掩护。“大概有20多人,里面有楚图南、蔡仪、周建人,还有郭沫若的女儿郭淑瑀。天津党史办主任陈德仁,跟我四伯父是单线联系,来我家次数最多。”金彭育告诉记者。

1951年,金彭育一家搬到了马场道。更多的故事还是在工作之后去挖掘。1962年,金彭育被分到房管局修建队,就是修五大道的房子。这时他发现,刷油漆的是袁世凯的曾孙女、一个技术员是赵秉钧的孙子,很多同事都是名人后代。后来,金彭育考上新华职大,在业余时间学习历史,并且拿到了本科文凭。他发现,教科书里写的,很多就是自己身边的人。

“我修这些名人的房子、听这些名人的事情,我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成长起来。”金彭育还记得自己去大理道18号修房子,当时鹿钟麟还在当街道代表,很多人都认识他。

检修工作,需要金彭育对小洋楼进行全方位的查勘,房子玻璃、石料、设计师,还有住过的人都要了解。“比如说大理道4号诗人王辛笛住过,之前还空白十年。一问,才知道是张志潭,张爱玲的叔叔,就是他题写了登瀛楼那个匾。”

金彭育用大半生的时间,走遍了五大道的每一个角落。2005年后,他作为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又带领团队对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了梳理。

“每个院子每一栋都进去过,2600多栋房子我基本都都去过,因为我是有意识地一个一个推的。”金彭育告诉记者。

用一生丈量五大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彭育编写的五大道书籍已经有50多本。“历史因为细节而真实、精彩,书里的每一个房子,我都得找他们的后人。”金彭育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历史细节,他走访了大量名人后代和老住户,天津找不着他就千方百计去外地找。

杨十三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但是成都道杨十三故居里的故事却一直罕有记载。金彭育经过天津、唐山两地政协牵线,在唐山找到了杨十三的曾孙杨小冀,才了解到新的线索。“冀东暴动中有一个参谋长叫李钟奇,战斗中肩部受伤非常危险,杨十三就把他接到家里,秘密地请了马大夫医院的医生给他做手术,使他重返抗日前线。”

随着亲历者的日渐凋零,很多故事被永远地带走了。这些事情,成了金彭育永远的遗憾。为了留住这些城市的记忆,金彭育的口述史走访,就像与时间赛跑。

除了写书、讲解,今天的五大道,有很多金彭育留下的印记。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傅莱的故居,就是金彭育和文史专家张绍祖一起发现的。张绍祖告诉记者,傅莱1939年来到天津,以医生身份为掩护,向根据地输送药和医疗器械。1941年到达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还研制出初制青霉素,为救护伤员起到巨大作用。傅莱从天津出发投身革命,为中国奉献了一生。傅莱在德国的后人曾经专程来到天津探访,却没能找到傅莱的故居。

张绍祖拿着小傅莱提供的一张照片,找到了金彭育。登百敦道,就是今天的云南路,但门牌号已经完全不同。两位年龄加起来有一个半世纪的老人,从马场道开始沿街寻找,终于在云南路48号找到了被新建楼房挡在身后的这座小洋楼,门口的栅栏门跟照片一模一样。但是,邻居们都只是听说这里住过外国人,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真正能确认这里就是傅莱故居的,是住在一楼的老太太,当时已经85岁。她的公公王连珍就是给这位外国人做饭的厨师,两人是朋友。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后来这个外国人还来她家,取走了一个寄存的包裹,然后就调去了北京。“她说那个人可能姓傅,我就知道是没错了。”金彭育说。在住户们的帮助下,大家还通过一张室内的照片,确认二楼的退休教师许君辉家,就是傅莱住过的房间。

2015年,小傅莱专程赶来看望父亲的故居和老邻居们。“见到这个房子,他当时就哭了。”金彭育告诉记者。

傅莱之子与见过傅莱的老人合影

如今,五大道早已成为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时尚之地。退休15年的金彭育,也作为五大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顾问,继续为五大道的保护、发展发挥作用。

“帮我们进行讲解和梳理,文化和旅游紧密地结合,这个亮点特别突出。他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年对我们导游员进行多批次的培训。特别是我们旅游马车、游客中心的讲解员,现在都是金彭育老师的学生。”五大道管委会主任王业明告诉记者。

位于民园的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复原了五大道小洋楼里的生活场景,其中一张结婚照就是金彭育捐献的。“这是我的父母,后面对联‘子孙贤族乃大’是华士奎为我十爷的女儿写的,她是一个读书女子,接触了一些新潮的东西,不裹脚。”金彭育讲解说。一位北京游客听完讲解对他说,你讲的故事太美了,因为你是亲历者,而且也能感受到你讲的过程其实是有一种热爱。

今年,民园将满百岁,金彭育已经为它写完了一份20多万字的书稿。他还在写一本《建筑文化学》,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整理成体系。“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转眼就是百年。”金彭育说,自己就是把讲五大道这件事做好,而且一定要传承下去。

用脚步走遍五大道,用语言和文字讲述五大道,金彭育用自己的一生丈量着五大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天津人对家的热爱。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