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摄影师、汉服造型师、收纳师、健康管家等五花八门的新职业,成为“95后”大学毕业生的“新宠”。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所、智联招聘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年轻人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其中约35%有大专学历、33%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像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数字化管理师、农业经理人等新职业,则被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的职业目录中。
“芳林新叶催陈叶”。一个社会犹如一棵大树,活力越足,越能长出新枝叶。各种职业的不断推陈出新,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活力的一面镜子。新职业成大学毕业生的“新宠”,既反映了青年一代有别于传统的择业观,也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我们应该乐见这一现象,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欢迎更多新职业的诞生与繁荣。新职业意味着创新,少不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挣脱。有些新职业产生之初,甚至可能被当作不务“正业”,比如,宠物摄影师难免会遭遇“给狗照相”之类的戏谑和质疑;电子竞技员也会被简单地定义为“打游戏”的一群人……新职业是社会包容度的“试金石”,当我们给予新业态、新模式更多空间、更多包容,就能为新职业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
每一种新职业的出现,都意味着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门,都是创新创造的结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势必会催生更多新职业,而一个新职业可能会形成一个新行业,一个新行业便是一片新天地。因此,思路打开来,脚步踏出去,才可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只要劳动者的个体价值得到体现,任何一技之长,都可以享有出彩的机会。
往纵深里看,“新”和“旧”从来都是相对的概念,职业选择不一定非此即彼。新的时代,只要不拘泥于传统择业观念,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就无处不在。而要抓住机会,保持与新职业的“连接”能力,就不能放弃学习与创新。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用智慧火花点亮更多创造性工作,不断打开人生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