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津城地震预警技术系统2020年建成 预警推送至手机 实现“秒”级发布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在人们关注震区信息,祈祷平安的同时,另一则消息,让很多人同样关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宾市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附近宜宾、泸州、自贡、成都等地民众通过电视、手机、专用预警终端收到预警提示。

关于地震的预警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地震到来时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天津在这方面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这也成了本市居民关注的焦点。昨天,新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文兵,讲讲地震预警那些事。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听到成都成功进行地震预警这个消息,就有很多人会说:“地震可以预报了,以后可以提前知道要地震了。”是这样的吗?就此,刘文兵给大家科普一下,首先要弄清楚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是一回事。“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判断,地震预报根据时间段一般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在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网同步向政府以及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

这下,大家可以先明白一个知识,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那么,地震预警是根据什么发出的呢?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纵波(P波),震动幅度较小,破坏性较弱,传播速度较快;随后到达的是横波(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但速度较慢。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两种波到达的时间差,一旦监测到纵波,就赶在破坏性强的横波到来之前发出预警和地震赛跑!

提前几秒 地震预警作用不小

也许有的人会说:“地震预警不是预报啊,那地震都发生了,就这点儿时间,预警有什么用啊。”地震预警,其实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刘文兵这样解释道:研究表明,在几秒至几十秒内,我们可以尽可能撤离到安全地带,做好避震准备。城市的电力设施、燃气管网、核电站、高速铁路等等,可以利用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到达前做出提前停机、制动的应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地震损害的作用。

地震预警就是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发布各地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企业和公众能够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对于一个特定的预警目标区,从发出预警信息到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差,通常称为预警时间。地震监测台站越密集、预警目的地距离震中越远,预警时间就越长。而预警时间越长,则供企业和公众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的时间就越及时、越充分,减灾效果就越显著。如果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可减少14%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10秒时,可减少39%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20秒时,则可减少63%的人员伤亡。在地震造成破坏之前,民众据此及时避险,可以减少伤亡。

地震预警系统,对于高铁、地铁、输油气、燃气管线、化工厂和核设施等生命线工程,可以提前采取降速、停车和泄压、关闭阀门等的处置措施,降低因地震灾害引起生命线工程的失效或者破坏而导致的次生灾害。同时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让正在进行的手术、高精度生产作业、电梯运行等活动提前终止,从而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意外伤亡和财产损失。

明年完成预警技术系统建设

在天津,地震预警工作的发展如何呢?专家给出了我们这样的消息: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天津子项目正在建设,预计未来一到两年,该项目建成后,天津的地震预警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除了电视、广播等方式外,地震预警信息还将直接推送到百姓的手机上,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秒”级发布。

天津将在2020年先期完成本地区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设。系统包含203个地震监测预警台站、1个省级预警中心和50个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集台站观测、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与保障于一体,使天津地区形成破坏性地震预警能力。随着天津地震预警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信息接收终端等多种渠道,逐步实现为本市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提供原地报警、地震预警和地震参数速报等信息服务,更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为全面提升本市地震灾害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化解潜在地震灾害风险,本市已经制定了加强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将摸清全市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开展地震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统一调查收集全市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工业设施、农村民居等建筑结构基础数据。分类开展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识别,结合市区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等,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既有房屋建筑、生命线系统、工业设施等工程,组织进行抗震性能安全鉴定,分期分类进行加固或结合土地整理进行征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拆除,实现各类建筑“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合理避让活动断层、古河道等不稳定地带,规避灾害风险。推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发展,分担和转移灾害风险。在重大工程特别是超大、超长、超高建筑工程,开展结构实时振动与健康监测,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健康运行。到2020年,本市整体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当遭受达到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基本不会出现建(构)筑物倒塌和较大人员伤亡情况,生命线系统能正常发挥功能,社会基本保持稳定。

推动相关立法 预警要依法发布

地震预警系统既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也存在一定的误报风险性。由于地震预警信息的高时效性和技术本身的局限性,预警信息具有估算特征且与最终结果存在偏差,其结果理论上存在误报和漏报的可能性。在现有条件下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为保障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天津市地震局在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天津市地震预警相关立法工作。此项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明确监管职责和工作机制,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发布条件、预警内容、发布对象、法律责任等加以规范,为地震预警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制度保障。(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