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的陈列展览补充提升准备工作,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于6月6号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免费开放。据了解,此次滨海新区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自2018年11月9日开始,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在原有内容架构基础上,保留了部分展项,最大程度的推陈出新,优化展示效果。
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新装亮相
镇馆之宝和大批珍贵文物首次展出
馆内有啥新变化?有什么亮点?怎么去参观?
小编都给你打探来啦!
《滨海故事》为主题
新展陈以《滨海故事》为主题,将滨海新区成立及建设成果内容补充进来,通过“国家战略 时代使命”“沧海桑田 文明肇始”“渔舟唱晚 盐兴漕畅”“畿辅门户 共御外侮”“自强求富 实业救国”“革命之路 曙光破晓”“当家做主 共建家园”“开发开放 勇立潮头”8个部题,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滨海新区自成陆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展示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和历史积淀。
参观指南
1.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45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2. 参观人员须出示身份证、驾驶证、学生证、老年证等有效证件,团体参观请提前预约,凭单位介绍信参观。
预约时间:9:00—17:00
预约电话:022—25862720转607;022—25862715
展陈亮点
1
镇馆之宝隆重“亮相”
水彩画部分截图
纸上铅笔水彩画《马戛尔尼伯爵使团的船队从白河出发前往北京,1793年8月》在新的展陈中隆重亮相。这副画作描绘的是1793年8月,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使团的驳船队从大沽口出发经过海河前往北京的情景,它的作者是使团随行的艺术家威廉·亚历山大。根据《马戛尔尼日记》记载,使团的远洋船队到达大沽口后,使团成员连同他们带来的礼物和行李,一起换乘37艘内河驳船通过海河前往北京。每艘驳船的桅杆上都飘扬着一面旗帜,以表明他们在船队中的身份和地位。此外,还有一些随行船只,或供陪同使团的清廷官员使用,或装载饮食物品和服务人员。另有大队清兵随船同来,承担特使上岸时的保卫工作。画面的情景写实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这副水彩作品是2018年滨海新区博物馆自英国征集而来,1977年曾收录于英国马丁画廊第18号展览与同名画册——《18和19世纪在中国工作的英国艺术家》,目前这副作品称得上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带领庞大的大不列颠王国使团乘搭皇家海军‘狮子号’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使团从朴茨茅斯港出发,沿欧洲、非洲海岸南下,经过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亚洲海域,到达南中国海后沿海岸线北上,经过一年的航程,1793年8月,到达大沽口,乾隆皇帝派直隶总督梁肯堂和盐政徵瑞在海神庙接待使团。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两国最早的外交盛事,大沽海神庙作为接待使团的首个驿站,也因此扬名西方、载入中国外交史册。
2
古代出土文物与观众“初见”
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相比,滨海新区因成陆时间晚,“古代史”较短,世面上所能见到的本地区出土文物也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展陈效果,加重展陈“分量”,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大港地区出土的全新世至宋元年间的猪头盖骨、铜剑、铜戈、陶器、钱币等文物首次集中展出。
这批文物多出土于成陆较早的大港窦庄子、沙井子遗址,与滨海新区历史发展一脉相承,是滨海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3
新增“重量级”近代工业遗产
作为博物馆“重量级”新成员,自天津市船厂移交而来的部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文物也列入展陈,与观众见面。
其中包括1919年大沽船坞生产的马克沁重机枪,枪身刻有 “大沽造船所造”、“中华民国捌年制”、“429”字样,是大沽船坞现存非常珍贵的文物之一; 1893年自英国伯明翰购置的保险箱,放置在船坞厂部机要室内,主要用于保存北洋水师提督署下达的重要文件和后期制造水雷的图纸;1880年大沽船坞首任总办罗丰禄派人在东沽“张氏木业商行”定做的太师椅,造型庄重严谨,用料厚重,雕工精美,留存至今。
1882年自德国购买的卧式汽冲剪板机 ,是集剪板、冲孔为一体的大型设备;大沽船坞工人自主研发的最早现代化机械冲床;产自德国柏林的车床、大沽海神庙出土的御制汉白玉石碑等。
4
新技术应用为展览“添彩”
在展陈形式的创意上,通过对“大型场景、文物图片、互动展项、多媒体艺术装置”等多重展览手段的组合运用,并辅以“情景角、故事核、文物簇”等创新形式,全面营造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场域氛围”, 做到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氛围的营造,使参观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从“看展览”,到“体验历史,感受真实”,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例如对大沽海神庙的展示,为了突出故事,单独设置放映厅,运用9台投影,以动态三维的方式,将历史卷轴缓缓展开,向观众再现海神庙从敕建到损毁的一系列主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