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资讯中心> 天津> 正文

在保护历史传统前提下 如何让古村落西井峪村获得新生

蓟州被称为北京与天津的后花园,每逢周末假期,总会有大批城里人到此“打卡”,捧红了一批“网红”村落,渔阳镇的西井峪村便是其中之一。村民们或许从未想过,这座夹在府君山和饽饽山中间、沉寂了几百年的村落,如今已成为众人称羡的“香饽饽”,很多人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这里的古村落和舒适的民宿。因石而生、因石而居、因石而乐的古朴遗风,积淀出耐人寻味、如诗如画的文化内涵,从而让它成为本市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西井峪村之所以能引人关注,正是因为它颠覆了人们对于古村落的印象,古朴之中带有特色,特色之中又带着些许文艺气息。如何在保护历史传统的前提下,让古村落获得新生?记者多方寻找,只为追寻到乡村变革的经验。

来自天津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生们正在对西井峪村展开课题研究。

先保护再发展 开启民智

51岁的周维东是西井峪村党支部书记。说起村子为何能够将石头特色保存得如此完整,这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西井峪村坐落在府君山背后,山的那边是霓虹斑斓的都市景象,山的这边石头院儿、石头屋、石头胡同、石头甬路,一派古朴遗风。“以往交通不发达,家家户户都穷,祖祖辈辈就用石头来垒房砌墙。封闭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村落的完整保留,但越封闭、就越贫穷也是不争的事实。”周维东告诉记者。

当蓟州区的众多村落因为旅游、民宿、农家院而被城里人熟知时,西井峪村的未来在哪里?村民们讨论着,此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养在青山人未识”的石头村落本身就是一份遗产、就是最值钱的宝贝。

和其他村落一样走“客流量”路线,西井峪村尝试过。一时间,各农家院的床位数增加了,户主们忙里忙外地操持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农家游发展过程中的通病逐渐浮出水面。“端上了‘金饭碗’却要面对垃圾围村的现实,村民们难以释怀。”周维东讲述说,“有村民反映,辛辛苦苦干一年,接纳的游客是真多,但刨除成本后口袋子里却没落着钱。”困惑、徘徊、焦躁等各种情绪悄悄在村里蔓延开。路究竟在何方呢?村民们一时找不准方向。

“发展的前提一定是保护,城里人为什么要来西井峪村?在我看来是他们在寻找一种有别于城市的乡愁,寻找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东西。”这是周维东的理解,“而我们能够提供给客人的恰恰是这种古朴的味道。我们不能走‘千村一面’的老路,要尝试着走西井峪村自己的路。”村里有这样的规定,现有的石头屋不允许随意拆改,过去的红砖瓦房尽可能恢复石头屋的本来面貌,村里的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上报村委会,要经过村民代表的允许才可以施工。先保护、再发展的思路,在这个小村落里传开。

“两棵银杏树”农舍最近被网友们捧为“网红”,到了秋天,落叶满院成为村里的一景,不少游客就是冲着这金灿灿的落叶而来的。农舍的经营者周云龙是年轻人,他善于用互联网推广自己的农舍,每天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自家的招牌“银杏树”。小周告诉记者:“过去我家的住宿价格低到100元/天,含三餐,客人多到我们一家三口都忙不过来,但人一多难免出状况。忙到年底一盘点,钱却没赚到。”重新装修后的“两棵银杏树”保持了石头特色,从房间到院落,从围墙到陈设,全部是就地取材的云岩片,装修风格更趋田园风格;提供的服务也更精细,但基本的餐饮服务项目有所削减,加之具有品牌效应的银杏树做招牌,他们发现虽然客人少了,但收入却大为改观。周云龙发现,自己家的农舍登上了“抖音”,刷进了住客的“朋友圈”,他尝到了升级改造带来的甜头。

村民周志华介绍砌石技艺,这项技艺已列入蓟州区“非遗”名录。

设计师给西井峪留下种子

西井峪村今天的变化,离不开一个设计团队的名字。2015年至2018年的三年里,李谦率领的九略团队进驻西井峪村,展开了一项题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产业复兴》的三年行动规划,这项规划涉及乡村改变的67项任务。正是这样一项事无巨细的规划,让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村落发生了彻底改变,让乡亲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李谦是谁?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记录的故事?经多方联系后,记者终于见到了他。

“我们团队是经过政府采购为村民提供服务的,这在蓟州区创下了史上第一。”九略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西井峪乡建工作室总策划李谦直言,“我们希望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给西井峪带来变革。”所谓“上”是政府和专业团队的合力,所谓“下”是村民和专业团队的融合。起步阶段,李谦团队带着村民们去其他村庄访问,开设专题课堂,掰开揉碎了给村民们讲发展、讲未来。但村民们就问李谦:“你说的这些和我们有啥关系?”被质疑、受委屈,李谦一个堂堂男子汉曾为此嚎啕大哭。

村民们的不信任触动着李谦,一番思考后,他终于得出了结论:一切工作应该从百姓角度切入,而不能从设计者的理想切入。为此他们从为村民整修族谱、制定村规民约、为乡村洁美做实事入手,一系列接地气的举动,旨在赢得村民的信赖。当设计团队与村民们心灵契合时,一切工作便随之展开。三年下来,设计团队与村民之间有摩擦,有碰撞,但总体而言当初的设想大多得到了落实。

“村民们曾希望将需要拆除的老房子不拆了,知道这些石头屋就是最好的生产资料,高品质的发展意识就树立起来了,村民们因为产品升级而赚钱,我们投资建设的原乡民宿和咖啡馆建起来了,彻底改变了乡村的产业结构。”若问这三年时间他做了什么,李谦逐一列举,保护和发展成为了村民们的共识。

李谦是上海商人,但他却说自己不是城里人而是新知识青年,他只希望为西井峪村村民干好这一件事,留下一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现在很多农妇的大嗓门变得和声细语,卫浴间装进房间里、室内加装暖气等也能够得到理解,5间原年收入2万元的客房创造了15.7万元的收入。”这在李谦看来,就是种子开始萌芽了。

为西井峪村服务的日子总会过去,李谦希望给村民留下些什么。在团队的精心策划下,西井峪村村民掌握的这项砌石手艺被列入蓟州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石而生、因石而居、因石而乐,村里人终于领悟到石头才是西井峪的根基血脉。50岁的村民周志华从18岁开始学着砌石头,村里精细的活儿一定要交给他来完成。当这项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老周的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垒石头也能垒出个名堂。

三年规划圆满收官。李谦认为:“我们真正要总结的是政府引导专业团队以乡村为蓝本打造孵化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乡村,真正实现乡村的改造和复兴。”

宁静的石头村落西井峪村。 配图均为伊健摄

仰望乡村 帮助农村振兴

不破不立,西井峪村一个接一个的变化,让这个“沉睡”了几百年的村落走向苏醒,幻化出别样生机。经历封闭、改造、重生,带着全村282户人家776位村民的期待,西井峪村迎来新的开始。如今的西井峪村不仅让艺术界名人频频光顾、情有独钟,也赢得了国内知名学府的关注。日前一项题为“仰望乡村——西井峪村环境更新设计”的课题研究拉开序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四校联手,深入挖掘西井峪村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环境设计的专业价值。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郝卫国介绍,此项课题结合西井峪村的历史背景、建筑状况、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等,从宏观的角度对它进行整体定位。在尊重现有环境资源条件的前提下,以此村落内部所涉及的整体景观格局、人群活动路径、建筑内外空间为设计研究的对象,进行村庄环境的整体改造设计、院落改造设计或室内改造设计,希望四校联合打造的方案能够给当地的村民提供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通过四校的联合调研后,郝卫国表示,西井峪村村落整体格局基本保持完整,四面环山、因石而居,石头群落、街巷空间等状况完好。村落周边以果木林地为主,呈现出田园山野风光,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仍需进一步发掘。一层坡屋顶的建筑数量较多,砖石结构鲜明,且院落类型多样,但随意性较强的新增建筑对村落风貌有较大破坏。

“我们希望四所高校的学生们能够通过调研拿出更好的设计方案,给乡亲们提供有益的参考。”郝卫国充满了期待。

站在新的起点,纵观西井峪村,整个村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历史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好山好景好风光,这样的底色铺在西井峪村的乡村画卷上。以传统石砌房屋,糅合现代简约、民俗等风格的民宿为引领,集咖啡厅、图书馆等配套为一体的田园村落,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