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参观市民介绍“被动房”节能窗
同智能家居设备“对话”
市民参观“被动房”实践展示中心大厅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和畅路与和风路交口,有两栋比较出名的房子──公屋二期4号、5号楼,它们叫做“被动房”,是人们心中“未来的房子”。
这种房屋可以最大化降低能耗,“被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室内热环境,完全依靠自身来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是一种智慧建筑,也是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认证的世界上首个新建高层住宅项目。目前,这两栋楼已经封顶,明年将可交付使用。
那么,和普通房屋相比,“被动房”长什么样呢?其中有没有“黑科技”存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天走进刚刚建成的生态城“被动房”实践展示中心,探秘“未来的房子”。
走进中心,满眼都是银色调背景和主题,往里走,记者看到,“被动房”的围护结构、高效节能窗、外遮阳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综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等统统通过实物、模型、效果视频来展现,科技感十足。一组数据显示:如果全国普及“被动房”建筑,每年可节约近8亿吨标准煤。
记者在热力管网展示区看到,“‘被动房’将显著节省供热站和热力管网建设费用及相应用地,节约居民三分之二的采暖费”,“大大降低建筑能耗,使居住建筑节能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减少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改善空气环境”。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被动房”概念源于德国,全称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旨在借助各项节能技术,利用太阳、人体和家电等所产生的热量,满足建筑大部分温控需求,将建筑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
伴随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走进中心“被动房”样板间,这个100平方米大的房子从外观上看与普通房子并没有区别,但事实上,这里充满着一些“巧心思”和“黑科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动房”的墙体比一般住宅要厚,一般房屋只有80毫米,而“被动房”有240毫米,这是因为采用了石墨聚苯板,相当于给建筑穿了一层“厚棉袄”,能充分阻隔热交换,将房屋外围损失的热量降到最低,所以这样的“被动房”不用再铺设供暖管道,也无需集中供暖。
除了墙体,记者注意到,“被动房”窗框的厚度是普通窗户的2倍,而且窗户都是向外突出,这种被动式铝包木窗,采用了三玻两腔玻璃,用外挂方式固定。工作人员说,窗户的保温性能是普通窗户的2倍多,而且可以通过粘贴气密膜增加门窗气密性,减少整体建筑的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
为了让“被动房”拥有更好的空气品质,记者发现,窗旁的装饰柜里还“藏”着一台具有85%超高热回收效率的新风机,它能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空气置换,实现自主“呼吸”,把屋里空气中的污染物都过滤掉,让干净的新风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室内,保持室内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的状态。此外,“被动房”楼顶还统一采用板式集热器来收集太阳能,然后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为住户提供生活热水。
除了这些“被动房”自带的亮点,记者看到进门处的墙上还加装了不少小屏幕、小按钮一类的智能家居配件,它们操控着整屋的开关、窗帘、空调、安防门锁等,传输过来的数据可以经由后端平台统一管理,住户通过平台或手机APP就能进行远程控制。此外,记者注意到,屋里还安装了环境监测设备,便于住户对“被动房”室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PM2.5等数据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