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记忆博物馆收藏的月饼模具
中秋佳节快到了,早年间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月饼模子可曾还有人记得?
昨天,记者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津沽记忆博物馆见到了很多月饼模子,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月饼模子展”,展品时间跨度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论出处,这些模子除了来自中国20多个省市外,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足有400多款。它们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带把的、不带把的,刻着花样的、字样的,有木头的、陶的、瓷的、金属的,还有石头的,雕花工艺都十分考究。
这么多模子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其中有什么寓意吗?记者采访了它们的收藏者──今年60岁的王来华先生,他也是天津唯一一位月饼模子收藏家。王来华告诉记者:“我从1996年开始收藏月饼模子,到现在花了将近200万元了,从全国各地,还有国外,一共收了6000块月饼模子。这次展览,我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让大家看看。因为月饼模子是中国传统节日重要的文化符号,即便是现在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也不能被遗忘。”
旧时,人们会在中秋用月饼模子自制月饼,甚至还有专门的店铺可以定做模子,用料多是就地取材,比如北方常用杜梨木、枣木,南方是龙眼木、楠木、樟木,云南是青石,福建是寿山石……一般普通百姓家的模子要小一些,大户人家和茶点铺的大一些。“我收藏的月饼模子最小的直径只有1.5厘米,最大的有55厘米、10多公斤重,用这个模子做出来的月饼能达到4公斤,除了大小和重量外,图案也有讲法。”王来华说,“现在的月饼都标着馅料的口味,比如五仁、莲蓉等,过去月饼可没有这样的字,要有就是‘福寿康宁’这种吉祥话儿,而更多的月饼是靠纹饰表达一种情感寄托,这也是月饼模子最核心的部分。”
记者在展品中注意到,早年间月饼模子的纹饰图案有动植物和吉祥用语,动物有小鹿、蝙蝠、鱼等,植物有荷花、牡丹、竹子等,吉祥用语主要围绕家庭团圆、福寿康宁、多子多孙等。王来华解释说,那个年代的人们乐于将祝福和向往寓意的图案、文字刻在模子上,做成月饼祈福纳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月饼模子纹饰又有了变化,开始反映当时社会事件,比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反对铺张浪费等。
“朝鲜、韩国、日本的月饼模子其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他们又进行了改良,融入了本土文化和习惯。”王来华说,比如朝鲜的模子很多是瓷制品,日本将四季花草作为普遍纹饰,来制作和果子、洋果子,而且将模子称为“木型”。
王来华认为,月饼模子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审美的追求,给中秋节涂上了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他表示:“展览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可以组织青少年用月饼模子做月饼,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津云新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