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中,有一座南北二楼由连廊相连、呈“工”字形的西式建筑,它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院。自北楼于2016年对外开放后,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博物馆,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在中央及市政府的关切下,北疆博物院南楼“如愿回归”,经过修缮布展后拟于今年10月整体对外开放。开放后,将在建筑风格、展览布局、标本陈列等方面力求恢复历史原貌,北疆博物院的科考历史及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将成为重点展示内容。
昨日在现场看到,北疆博物院的南楼正在进行修缮,楼体外搭设了脚手架,虽不能直观感受楼体外观,但能看出整栋楼仍保留着古老的韵味,而楼内也在紧张地进行施工。
在已经开放的北楼内,工作人员正对标本进行着加固和维护。据天津自然博物馆标本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修复的都是古哺乳类化石,根据程度不同,简单地加固一件只需几分钟,如果断裂程度比较严重,则需要半天时间。在北楼二楼,两名工作人员在进行古象牙和三趾马头骨的标本制作,以便进行更好的科研和保护工作,这些也是为南楼开放做准备。
据北疆博物院藏品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敏介绍,现在正在进行南北楼整体开放的前期准备,目前南楼的展览内容已经设计完成,后期还要对一些标本进行布展。郑敏介绍说,南楼展览要体现科考历程,按照老照片恢复当年的场景,如动物实验室、昆虫实验室。此外还有大型展览,讲述当年的科考历程,涉及甘肃庆阳、内蒙古萨拉乌苏地区、河北阳原泥河湾和山西榆社四大地区,这些地区在古生物科考历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代表了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反映了不同的动物群,也展示出北疆博物院丰富馆藏的由来。(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