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滨海新区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者按
2009年底,按照国务院批复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正式成立,至今已满10年。10年来,滨海新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更高水平。为庆祝滨海新区建区10周年,区委党史研究室撰写了《滨海崛起一座城》,反映了10年来滨海新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走过的辉煌历 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9年岁尾 2010年年初,无疑是滨海新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2009年 10月2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12月27日,区第一次党 代会胜利召开。2010年1月8日,区第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此为标志,滨海新区行政区建设启幕,至今已满10个年头。
十年一剑,筚路蓝缕。行政区成立以来,滨海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秉承改革基因,厚植开放沃土,恪守为民情怀,严把绿色与安全双重底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抢占高 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制高点,加快实现中央赋予的功能定位。这10年,“滨海人”没有辜负重托,用担当、激情和奉献在往昔成就的基础上不断续写新辉煌,推动 滨海新区朝着建设智慧繁荣宜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目标阔步前进。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决定性的工作。建区10年来,滨海新区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坚持和完善 党的领导作为推进开发开放各项事业的“定海神针”,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全过程,为开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天津,其中两次深入滨海新区,对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等提出 明确要求,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指明了方向。滨海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两次亲临视察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元为纲,把落实总 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作为第一任务,始终以中央的旗帜为旗帜,以中央的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确保中央的声音第一时间在新区得到传达贯 彻,中央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滨海新区落地实施、绝不走样,以新区“之为”为全国、全市“之治”提供坚强支撑和治理样板。全面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各级 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以《党章》为代表的党规党纪,自觉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认真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信仰根基,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确保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如磐石。出台“容错免 责”“能上能下”措施,以“归零”“重启”心态开展“二次创业”,让担当作为的意识、拼搏进取的劲头、干事创业的激情再次焕发,着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 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鲲鹏计划,形成天下英才聚滨海的叠加效应。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139个行政村、283个社区党组织全 部完成换届工作,党组织书记和村居主任实现“一肩挑”。以“零容忍”态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不 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动反腐败斗争由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决全面彻底肃清黄兴国 流毒影响,铲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和码头文化滋生的土壤,推动形成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聚焦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进一步显现
10年来,滨海新区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大力实施“三六一”思路举措,以发展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为根基,加速 高端制造业聚集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沿海都市型农业,北方经济新引擎效能初现。中央和全市关怀支 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国务院出台支持意见,在新时代赋予新区新使命新定位;国家有关部委频频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创新政策在新区试点、重大项目在新 区落户,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天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率先发展,先后三次向新区下放市级事权,仅2019年一次性下放622项,支持新区发 展的一系列硬招实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在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项目、聚人气、优功能“三大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滨 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和未来科技城“五大载体”,推进生态保护、交通体系、自贸区、科技创新和社会 事业“五大重点领域对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提升服务辐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集中集成集约集群和产业东移、沿海布 局思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步提升,以项目集聚带动发展动能集聚,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以高端装备制 造、智能科技、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以融资租赁、文旅产业、总部经济、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逆势 成长。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抓住用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区和863试点城区机遇,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和省 部级以上研发平台,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一批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全力推动“津八条”和“滨海50条”政策落地落实,设立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扎实开展“上水平”“双万双服促发展”等活动,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营商环境持续改善。10年不懈努力,实现了发 展模式从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向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辅相承的“姊妹城”转变,发展重点从依靠传统重化工业向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发展动能从扩大投资规模 驱动向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和“魂”,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北方首个自由贸易示范区,滨海新区瞄准羁绊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盲点”打“组合拳”,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 战略,极大释放了发展潜力。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按照国务院《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天津市两个“三年实施计划”,10年来,滨海新区先 后启动实施三轮改革计划,在十大领域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滨海新区积极作为,推动综合配套改革进入全 系统设计、全方位推进的新阶段,在公共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在行政审批方面,成立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通过再造流 程、压缩要件、运用信息化手段等,大幅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滨海模式在全国推广。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 领导贯穿机构改革全过程,先后实施三轮改革,建立了统一的行政架构,减少了中间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优化了街镇设置,尤其是通过个开发区整合重组、法定 机构改革和全员竞聘,明晰了各自产业定位,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大大释放了发展活力。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和“放管服”改 革,创造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市场化环境。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重点,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天津谋发展使命,天津自贸区 坚持突破性、首创性、差异化制度创新,推出若干条天津首创的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飞机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共享外债额度便利化试点以及船舶委外 加工保税维修等业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汽车领跑全国。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天津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开辟120余条集装箱班轮航 线、近50条集装箱航线,建立“津蒙俄”“中蒙俄”“津新欧”陆向经贸物流网络,开行中欧铁路班列,开创双向多式联运模式。建设京津冀“走出去”综合服务 中心和港口智慧物流平台,天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开发初见成效。经过不懈努力,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中有150家在新区投资建厂,新区也成为拥有国家级开发 区、保税区、高新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全部对外开放形态的区域,成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建区10年来,滨海新区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针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目标,以加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为着力点,以实施民心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城乡居民在共建中共享开发开放成 果。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建设标准的原则,着眼普惠性、反映迫切性、突出统筹性、强调把握性,将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续 10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逐年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围绕优质均衡、公平普惠两条主线,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 建设工程,成为首个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区县。大力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培育工程。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名校带动工 程,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中学、南开中学、天津一中、耀华中学、天津实验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小、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新区。积 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采取“高位嫁接”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深度合作,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新区中医医院、新区肿瘤医院等一批新 建、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启用,三甲医院建设成果斐然。文化惠民卓有成效。连续实施“三馆一站”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滨海特色文 化品牌初步形成。住房问题群众最为关心。探索形成了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蓝白领公寓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对 接大项目、开展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开展“订单式”培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实现以政策保障就业、以创新带动就业、以培训提 高就业、以项目建设扩大就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区”荣誉称号。收入是民生之要。通过建立起城市居民增收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 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以较快速度增长。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根。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 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被确定为国家第六批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区域。安全稳定是社会和谐之基。深刻汲取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沉痛教训,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铁面”“铁规”“铁腕”“铁心”抓安全,建立严密严厉严格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危化企业大排查、大整治,实现本质 安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全社会安全感幸福感。深入做好东西部对口帮扶,援青、援甘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生态立区,宜居宜业之城建设步伐加快
建区10年来,滨海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以规划提升为先导,全面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规模市容环 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承载力、吸附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以经营城市理念调整规划布局。随着新区在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中的地 位、作用不断上升,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调整滨海新区规划布局,2009年,在原滨海新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八个功能区”空间和产业布局基础 上,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2019年,针对滨海新区发展形势需要,又作出建设与中心城区相辅相成的海滨“姊妹城”的重大决 策,实施“一主两副六组团”空间布局,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新区在全市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构筑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着眼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从对外、双城、内部交通网络三个层面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以“两港”(海港、空港)功能提升为重 点,以“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三快”(快速轨道、快速路、快速公交)为骨架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天津港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提质增效,联通 了雄安新区出海通道,服务辐射功能显著提升。持续织密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间交通走廊,实现了双城间4条高速公路、4条骨干公路、1条轨道交通的快 速交通体系布局,基本实现了半小时通达。区内“5横5纵”快速路网骨架基本成型,显著增强了通行效率。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留白留绿留朴,先后高标准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四清一绿”行动,全力打好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监管, 铁腕执法,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高标准推进“散乱污”治理和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围绕渤海综合治理,全力实施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四大行动”。对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标准,加大对350平方公里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
建区以来的10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滨海新区铸魂生根、壮丽实践的10年。10年来,滨海新区牢记使命重托,脚踏实地,扎实苦干,推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一些列独具特色的开发建设经验启示。
全面领会、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是保证滨海新区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所在
10年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统筹推进、有序开展。市委、市政府始终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开 发开放,围绕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为开发开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滨海新区始终把开发开放各项工作置于全国、全市发展“一 盘棋”中去谋划,在服务与服从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创造性开展工作,用实际行动向中央和市委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10年来,滨海新区坚持把党建引领区域发展作为根本遵循和最大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动开发开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部门、各领域履职尽责的全过程,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提 高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议大事、促发展的能力,从而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顺势作为,是滨海新区在开发开放中始终赢得主动、抢占先机的不二法门
10年来,滨海新区积极抢抓加快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同时针对自 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时改革体制机制,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结构,为进一步开发开放提供体制机制保证。实践证明,滨海新区只有勇于肩负国家赋予的新时 代新使命,认清定位、顺势而为,才能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当排头、站前列。
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滨海新区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制胜一招
滨海新区建区以来的这10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也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 期,这些都给新区加快发展带来阵痛。全区上下保持战略定力,摒弃传统路径依赖,告别“GDP情结”,牢固树立“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意识, 以功能区开发、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依托狠抓实体经济,实现了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永葆生机的强大动力
纵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征程,国家每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起步腾飞、换挡提速,无不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与发展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作为全国首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滨海新区因改革而诞生,靠深化改革提供动力,靠扩大开 放增添活力,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的鲜明标签和精神印记。10年来,滨海新区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大胆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用新思 路破解各种难题,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着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间合作。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持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 面加力前行,才能在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面前赢得主动。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是滨海新区始终赢得群众支持的力量源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群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滨海新区不仅是经济新区,也是社会新区,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双翼齐飞、协调互促,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滨海新区又是在整合原有行政区、功能区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行政区,区域之间、城乡之 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补齐社会事业短板的任务十分艰巨。区委、区政府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群众意愿为决策指南,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 号,坚持把更多公共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加大向欠发达区域、农村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的力度,汇聚起了人民群众热爱新区、建设新区的强大力量。
潮起渤海湾,风正一帆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必将早日实现,一座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必将巍然屹立于渤海湾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