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5月份那个“操作员重新定义了显微镜”的笑话吗?有媒体至青海某养殖场直播高原“虹鳟鱼”处理流程,在操作人员演示显微镜检测过程时,有网友发现,检测样本不仅如刺身般厚,操作人员还把应该放在载物台的样本放在了光源上。这个笑话还引发了虹鳟鱼是否为三文鱼之争。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了《生食三文鱼》的“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团体标准”貌似可以定纷止争,不料想,带来了更大的争论。
“蜗牛也是牛。”“小龙虾也是龙虾!”“珠宝协会是不是可以把石头说成钻石啊。”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明显情绪化,但也代表了对虹鳟鱼属于三文鱼的不认可。相对而言,有些专家的批评就理性得多。比如,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就表示,虹鳟是淡水鱼,形态和太平洋鲑接近。中国人对三文鱼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主要是大西洋鲑。“团体标准”把三文鱼的定义扩大后“三文鱼这个名字就被偷换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虹鳟鱼成为三文鱼了,到底能不能生吃。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可能有寄生虫,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而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
好像是事先知道人们有此疑虑,《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明确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也就是说,虹鳟鱼虽然也属于三文鱼,但消费者可以从标签上区分出是海产的大西洋鲑还是淡水养殖的虹鳟鱼。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据标准起草组成员透露,这个新分类在内部讨论时是有冲突的,协会或出于将行业内各企业聚拢的考虑通过了这一标准。他称,标准不具强制力。嗯,听上去很像文字游戏。不具强制力,如何保证不被“浑水摸鱼”?而媒体还发现这个团体标准的制订者之一,就是之前闹出“操作员重新定义了显微镜”笑话的那家公司。
其实,虹鳟鱼没必要傍三文鱼的名,只要严格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的标准,就叫本名不好吗?虹鳟鱼也有自尊的,消费者也不必为此蒙圈。(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