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玉米被偷”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事情发生在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浏阳县的实习基地,视频中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扛着约有十几斤重、装着玉米的蛇皮袋,被师生当场叫住。据学生称,不只是这个老太太来偷玉米,附近的村民都来偷,只是她跑得比较慢。在警察的协助下老太太归还了玉米,大部分被摘走的玉米仍未被追回。
科研项目遇到伸手族,农学专业的同学有苦说不出。跟其他专业同学踏踏实实搞研究、做学问不同,他们不仅要精心培育试验作物,还要防范科研材料遭受破坏,否则将对实验数据、毕业论文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从2003年北京一研究所投入40万元经费精心培育的葡萄被几个馋嘴农民工偷吃的“天价葡萄”事件,到2016年湖南农大的油菜花田被有人破坏,导致一名博士不得不延期毕业,到此次价值千万的科研玉米被掰,频频爆出的学生试验作物被盗事件,着实让人欲哭无泪。祸祸的不是农作物,而是科研机构学生的心血和成果。
科研作物被偷,对相关院所、学生而言是一种不小的打击,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很难估量。而对盗窃者的处罚,有的地 方以盗窃罪论处,有的地方罚款了之,处罚力度远远低于他们造成的损害。因而,一些盗窃者堂而皇之地公然作案, 有的光天化日下还通知乡邻结对盗窃,赶都赶不走,还有的偷摘后拒不归还。肆无忌惮的背后除了贪图便宜,更多是一种无知。在他们看来,几个玉米,几串葡萄,能值几个钱,即便被人发现,告到警方那能不能立案都是未知之数。更有一些人认为,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物,摘也摘不完,拿也没人管。
偷盗农作物固然可恶,但盗窃者的无知行为也反映了相关院校的疏漏。就拿油菜花事件来说,以前公众并不知道在春暖花开的高校内还可以赏到油菜花,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而在信息公开中对文明赏花、科研作物的提示不足,致使不少乱踩乱摘现象出现,其中不少人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偷”科研农作物。这也是很多农业高校或相关科研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对作物试验基地加强管理,正视盗窃者的无知举动。
科研玉米遭窃,不能只算经济账,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应引起相关单位重视。首先应加大对于试验作物的信息公开,对周边村民普及相关常识,做好宣传工作,做好村民工作,让村民意识到科研作物的重要性,提高村民保护自觉性 ,打消偷吃之念。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盗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偷窃行为的惩处,建立健全日常巡视管理制度,堵住偷摘之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