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会一直把义务修车这件事情干下去!”现年88岁的老人赵章义为了对居民的一句承诺,将义务修车这件事情坚持了21年。
退休以后重新“上岗”
赵章义1949年参军,当年他是通信兵,常常要骑车完成通讯任务。退伍以后做的也是室外流动性的工作,跟自行车打了一辈子交道,并掌握了全套的修理自行车技术。21年前他退休后发现,居住的小白楼街解放路社区绿化环境优美、设施健全,但便民的修车摊却越来越少。他想,社区这么多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主要就是自行车和电动车,如果把自己修车的技术发挥出来能方便大家。有了想法的他,转天清晨就在社区门口摆起了修车摊,他指着自备的百十样修车工具说:“这些工具跟随我都有几十年了,有的还上过战场,现在就让它们跟着我重新上岗吧。”这下可方便了居民们,车子有什么问题,找他保管能修好,还一分钱不收。
打电话求助随叫随到
虽说是义务修车,可赵大爷的服务周到细致。比如,为了买配件,他常常骑车到南开区西广开去“踅摸”。他还自己花钱特意购置了两辆自行车,方便修车人救急使用。一次,小区9号楼的王大爷中午等着去接外孙放学,可是车锁坏了打不开。情急之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章义。可修车摊儿上没人,正在吃饭的赵章义听说后赶紧放下碗筷,一路小跑往摊儿上赶,迅速修好了车。这件事之后,赵章义买了部手机,将手机号码写在小黑板上,放在修车摊上。他说:“只要大家有需要,24小时都可以打,我随叫随到。”说时容易做时难,还真就经常有一大早要出门的人,临时发现自行车有毛病了,清早五六点钟就打电话求助,赵章义从未说过半个“不”字。
坚持践行自己的诺言
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季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季,赵章义都坚持出摊。冬日里的“三九天”,来修车的市民个个从头到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赵章义却要将手伸进冰冷的水盆里补胎,没皱过一次眉,没有露出一点为难之色。以前天天出摊时,只有大年三十到初六、外加他生日这8天,他才肯给自己放个假。社区居民都说:“赵大爷这么大岁数正是需要别人照顾他的时候,可他却在帮助大家。”虽然年龄大了,但他却坚持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津云”新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