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王曾 高跷是在民间花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变迁和人们娱乐项目的多样,城市中高跷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了。不过,今年北辰区王庄村,数十位村民将传承了两百多年的高跷重新搬了出来,在新年期间向全市人民展示高跷的风采。
昨天,北辰区的王庄村活动场所,锣鼓声声,数十位村民带妆表演,有手持烟袋的老者,有挎着篮子买菜的大娘甚至还有百般滑稽的小丑。只见,他们双脚踩着高达1.75米的高跷,还灵活地做着转身、行走甚至跳跃等高难度动作。由于众人带妆表演,一时间很难分出表演者的性别和年龄。在长达近半个小时的表演中,众人踩着高跷做了近百个动作,摆出了数十种造型。
在众人休息期间,记者见到了刚刚卸下高跷的邢宝铜,他是王庄村顺和高跷会的“会头”。别看他54岁了,在刚刚的表演中,做起各种动作来十分矫健,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他们正在彩排的节目名叫《渔樵耕读》,是高跷的传统节目。表演者都是王庄村的村民,表演者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7岁。邢宝铜的父亲今年79岁,是上一任高跷会的“会头”,如今邢宝铜侄子也加入了高跷会,这场表演祖孙三代同台演出。
邢宝铜告诉记者,他们村的高跷传承了两百多年,高达1.75米的高跷在全市也是比较少见的。衡量高跷合不合格,要看他能不能踩着冰面上表演。在王庄村表演高跷有个传统,就是在北运河的冰面上踩着高跷表演一场,能够平衡自如那就算合格了,顺和高跷会的名字也由此得来。虽然高跷经历了五代传承到了邢宝铜手中,但因为场地的限制和村民娱乐项目的多样,年轻人参与高跷的并不多,高跷会曾经面临传承人断档的困境,演出时间也不固定甚至有几年始终凑不齐演出队伍。
不过经过村、镇等多方的努力和广泛的宣传,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高跷会,也让顺和高跷后继有人。今年过年期间,他们准备在周边村镇表演高跷节目,让更多的市民感受民间花会的魅力,让这个新年的年味儿更浓。
读者高先生提供信息 奖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