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胡萌伟 李女士长叹了一口气,昨天,她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终于开始计息了。原来上个月28日,李女士就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看上了一款投资周期为179天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不仅高达5.3%,且起投金额也只要5万元。李女士想都没想,当即认购了5万元,直到两天后才发现该产品的募集期从9月28日一直到10月11日,长达14天。
募集期长是什么意思?如果在9月28日发售日购买这款理财产品,金额5万元,预期收益率为5.3%,到期获取的收益是50000×5.3%×179÷365=1299.59元。募集期14天按照活期利率0.3%计息,共50000×0.3%×14÷365=5.75元,资金实际占用193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1299.59+5.75)÷50000×365÷193=4.94%。与预期收益率相差0.36%。
国庆节前夕,银行推出的部分理财收益率会比同类理财产品高0.1至0.2个百分点,但大多数都是在节后计息,这里面就会产生资金站岗问题。例如,另一家国有银行也有一款国庆中秋产品,收益率为5%,募集期从9月29日到10月12日。
黄金周已经结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陷阱”并非长假才有。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为3至5天,但平时仍然不乏一些银行推出较长募集期的理财产品。 银行人士表示,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率,还要将募集期的成本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