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彭未风 昨天,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校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三校“结盟”后,未来将在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8个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校际间教师互聘,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措施,三校优秀师资有望实现共享。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生的跨校交流与培养。通过联盟合作,三校也希望借此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更具开放度、更具发展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辐射带动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和综合改革。
据了解,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分别隶属京津冀三地,同属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学科设置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最终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三校“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设立工作领导小组,为联盟最高权力机构;领导小组由联盟成员学校校长组成,通过协商确定顺序,由联盟成员学校校长担任轮值主席,任期一年。
联盟高校将共建若干“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打造“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协同创新体系,如以天津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以北京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以河北工业大学牵头成立“京津冀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等。
此外,联盟高校还将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建设,为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聚焦国家及京津冀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围绕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核心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创新,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