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进入大暑节气,热浪滚滚,万物如同被蒸煮。本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公历每年7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一般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唐宋的文人墨客常用“炎蒸”“蒸郁”等词来形容大暑前后的闷热潮湿之感。
由国庆介绍,大暑时节,气温最高,日照最强,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故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化而成。二候土润溽暑,形容大暑时节闷热潮湿。三候大雨时行。这一时期常有雷雨降临,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在古代,人们把大暑过得颇为风雅,还会到郊外游玩避暑、乘船赏荷花。
潮湿闷热的天气极容易“苦夏”,不思饮食,北方人讲究“贴伏膘”。天津人这个时节习惯吃面条、饺子、鸡蛋。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吃饺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民间传说,三国时代就有类似习俗。旧时人们生活条件差,这时候“苦夏”,胃口不好,吃饺子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热汤面亦可发汗,祛除体内潮气和暑气;三伏天吃烙饼摊鸡蛋,补充营养,可以强体。(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