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降”费用、“减”流程、“优”服务,天津持续打造惠民医保,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进入五月,京津冀“3+N”联盟人工晶体、吻合器和骨科创伤,三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结果,在天津正式落地,价格降幅都在六成以上。这次招标采购的产品,基本上涵盖了医疗机构常用产品的90%以上。天津医院,以骨科诊疗为特色,每年,都要使用2万多套骨科类耗材。上个月初,刚刚实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落地应用。而这次,创伤产品的降价,受益患者将会更多。
为切实减轻患者负担,2017年开始,天津先行进行了药品的带量采购。2019年,京津冀“3+N”医药产品带量采购区域联盟正式成立。2020年,依托已有的区域联盟集采经验,和多年来集采平台的运维经验,天津又承担起国家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任务,国家耗材联采办在天津设立。目前,国家集采的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已经落地执行。眼下,天津正在全力组织开展国家集采“第三单”——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市医药采购中心正在与各省的医疗机构对接,收集汇总基础数据。预计下个月就会形成相应的集采方案,在今年内,进行招采、落地和实施。
解决群众“垫付跑腿”的困扰,到去年底,天津的医疗机构,住院、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今年,天津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将糖尿病、高血压等5种疾病的门诊慢特相关治疗费用,也纳入异地就医联网报销范围,并写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目前,16个区,各有一家试点医院,实现了门特的异地报销。来自河北承德的孙越,患有高血压,被公司派驻到天津工作。基本每个月,她都要到南开医院看病取药。现在,她可以直接享受到门特的报销比例。
在第一批16家医院开通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申请、成熟一家、开通一家”的原则,现在,医保局正在支持有意愿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系统改造和联调测试,扩大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医院范围。
不断完善的制度框架中,就包括了长护险的设立。近一年来,确定定点护理机构732家,提供护理服务261万多人次,累计支付护理费1.38亿元。河东区的程金福的老伴儿,就享受到长护险,不仅照顾的难题解决了,享受的护理也更加周到。护理员每周都会上门三趟,给老人洗护、按摩……每月2100元的服务费中,程大爷只需要支付500多块钱,其余的都由保险基金来负担。现在,程大爷很满足,不过还有个小小的心愿。
像程大爷家这样的情况,医保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比较普遍。一些重度失能老人,对护理床、洗浴椅、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有需求。现在,他们也在考虑,把辅助器具的租赁,纳入长护险范畴中。
以“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医保部门聚焦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长护险建设、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重点工作,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今年,还将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医保待遇保障制度,持续健全医保支付机制。(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