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天津不断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及时精准的帮扶,生活安稳,心里有底。
疫情期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走访排查重点困难群体,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实施救助。低保户李五喜、马玉文老两口,家住河北区江都路街道隆达新苑社区,在摸排中,网格员发现了老人的难事儿。
李大爷身体不好,本身就有基础病,前不久突发疾病住了院。虽然医保给报销了大部分,但是自费的3800多块钱,对于这个低保家庭来说,压力也不小。网格员第一时间向街里为老人申请了“救急难”资金。去年,河北区已经开始试点,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到10个街道,像李大爷的这种情况,不用再上报给民政局审批,街道就能拍板儿做主,启动“救急难”资金,网格员全程代办,两天的时间,李大爷就拿到了1900多元的救助金。
兜牢低保特困群众保障底线的同时,救助工作也向低收入等边缘家庭延伸。在河北区,生活困难的政策边缘家庭有330户,虽然日子过得去,可一旦家庭发生变故,就可能陷入困境。为了更好地救助困难边缘家庭、孤老、大病等群体,河北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建立“扶贫助困资金”,各社区还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发放网格员联系卡,有困难随时打电话。上个月,网格员刘扬就接到了王玉德、唐智敏老两口的求助电话。唐爷爷的老毛病最近严重了,药物治疗费用增加,老人虽然都有退休金,但突然增加的费用,让他们有点力不从心。
通过核查,根据唐大爷的医疗支出的数目,达不到临时救助的标准,街里决定先从“扶贫助困资金”中拿出1000元,补贴老两口的生活。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后续吃药看病挑费不小,街道把唐大爷列入重点名单,随时掌握情况,及时提供救助。
今年,天津将修订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制度,让救助覆盖面更广,同时,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成,整合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等救助帮扶信息,目前已汇总医疗救助、失业人员等超过20万条数据。(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