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记者从天津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天津聚焦6.4万亿元“十四五”支撑项目,围绕谋划、储备、建设、竣工达效四个阶段,提高储备项目数量和质量;聚焦1.1万亿元“5+1”重点领域项目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实施项目谋划“揭榜挂帅”,再谋划一批项目,储备库规模动态保持1.1万亿元以上。
2022年,天津注重社会化项目谋划,坚持“谋项目也要谋资金”,推动项目谋划由“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资本为主”转变;持续滚动夯实重点项目储备,在目前基础上“再谋一批、再纳一批、再开一批”。要抓项目推动,聚焦1.8万亿元年度重点项目,依托全市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聚焦5800亿元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投资计划的执行;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快开”的原则,抓紧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开工即纳统,尽快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全面排查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
同时,天津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出台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具体措施,争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市管国有企业集团混改中所属职业院校隶属关系调整工作,迭代更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我市政务服务目录对应关系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深化“民营经济19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政策落实,修订引进民营企业总部认定奖励政策,开展“优振促”服务高成长性民企专项行动,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高水平办好民企投融资洽谈会等大型会展论坛活动;深化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健全服务市场主体机制,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改进解决问题举措;拓展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推动构建重点行业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聚焦“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持续发力,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数字信息等设施建设,推动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更多“小而美”项目;巩固稳定提升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发展;积极服务和推进海外仓建设;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打造健康、绿色、数字“丝绸之路”。
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天津要加强“双碳办”统筹推动,印发实施《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各相关部门抓紧出台各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支撑方案;加强部门联动,组织实施好我市碳达峰十大行动;强化监督考核,以能耗双控制度为基础,逐步建立“双碳”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要优化能耗强度管控,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强对符合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能效环保指标先进的项目用能保障,全面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要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外电入津通道前期工作,巩固多气源格局,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借助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的政策红利壮大氢能产业,扎实推进控煤减煤工作。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继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高质量建设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全国流域试点;科学高效实施我市北大港水库扩容工程;扎实实施《天津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具备条件区域先行开展试点示范,积极争取相关工作纳入国家试点;研究起草《天津市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探索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新模式新路径。加快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动北运河旅游通水。
在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天津要增强民生保障普惠性,积极推进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扩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市第三中心医院新址扩建、环湖医院原址改扩建、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心等项目,完成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原址改扩建工程、胸科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标杆城市建设为契机,合理规划布局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推动更多符合我市主导产业类型的企业与院校合作。要增强民生保障精准性,继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天津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工作方案,发挥好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作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在合理运行区间;继续推进与结对地区产业合作。要增强民生保障安全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高质量建设滨海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武清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深入开展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