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面对人生的分岔路,自己一定要站在赢面大的一边。可很多人就是不停做错选择,一再地错失关键机会!许多致败惯性、如惰性、恐惧,盲目自信和乐观等身不由己的走上了人生莽撞,可绝大多数普通人乐开怀的跑向了失败与磨难,20来岁时要走的路,不能等到30岁才开始清醒。
这也难怪,因为人们从一出生,生活和学校都没有教给我们做选择的本领!人们的人生就是被一个个微小选择所铸造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决定,最终凑成了人们现在所生活的样子。假如从能决定上那个大学(或者不上)算起,我们的一生大约会面对这么次改写命运的关键决策:
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决定了初步的格局;
选择的伴侣,决定了一半其实自己的一生;
选择的职业路径,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路线;
选择定居城市,决定了什么归属感和阶层起点;
一个关键的选择,就可能让两个人之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而无数次决策质量差异的叠加,那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人生差异。破除三种决策误区跟对人、做对事、选对方向。大部分人做的决策,基本都是因为情绪和本能的驱使。错误的选择其特征:感情用事、缺少方法论、事前纠结和事后后悔。感情用事是凭喜好和一时冲动,就做出鲁莽决定。感情用事,等于动不动就来一次「信仰之跃」,一旦开始,自己就会陷入「没得选」的绝境。感情用事会带来一时轻松,会让我们很难保持冷静和客观,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再无回旋余地。缺少方法论是做决策完全没有章法,盲目乐观自大,结果好就沾沾自喜,结果不好就怪自己运气太差。本质上就是「赌徒思维」和「彩票思维」,急功近利、怨天尤人。事前纠结,事后后悔是说干啥都举棋不定,好不容易做出了选择,没过多久又开始后悔。比如工作刚入职就开始消极怠工;相爱的恋人走到分手,不先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而是开始怀疑选得对不对……。漫不经心,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不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人的发展要找准自己定位、读懂世界与他人意图、看清事物背后规律后,无论是看人看事,还是做选择,都会比别人拥有领先一大截的优势,那就是踩坑少,收益多,挨灾无。总有人觉得,成事多半是运气,但其实自助者天助,修炼好自己,才是提高成事概率的牢靠办法。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下棋,关键几步走错了,后面的一切就会陷入被动。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第一,是面对苦难的态度。第二,是未雨绸缪的准备。
3月4日,一夜之间,油价破8了。今天上午刚刚公布的2月份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0.9%,PPI同比上涨8.8%,剪刀差还在继续,但是裂口收窄。这次俄乌冲突,估计3月数据裂口又要扩大,最终会不会让物价上涨也让消费端承担一点通胀压力呢?新冠疫情又反反复复,让社会生产秩序难以恢复。可能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这种大宗商品的涨价,在制造环节还可以通过价格剪刀差来调价,谷物的涨价对零售食品的影响就要更直接了,对通胀的影响也更明显。粮食涨价饲料涨价肉类可能也要涨,作为CPI权重最高的猪肉价格,还能维持低位吗?
开春之后消费不太好,生意艰难,好多企业已经在酝酿涨价了,这操作有点像电影票,量上不去,就提价格。比如老干妈,康师傅刚刚宣布涨价,接下来估计还有其他品牌跟进。消费品涨价,综合收入(第一收入加副业收入)却不涨,是不是觉得穷了点?而且这种现状可能会要持续一阵的。
说了这么多,2022,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适合佛系、蛰伏、蓄势,不宜折腾、创业、跳槽。
作者:池萬隆 陕西中创通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著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陕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