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天津发现奥密克戎感染者,天津大学校园随即进入封闭管理状态。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学校全体师生要立即组织全员核酸检测。
“请大家保持一米间距,打开校园综合服务平台APP扫码签到。”在一个又一个灯火通明的不眠夜里,师生们分批次有序参加筛查。宿舍叫醒、秩序引导、扫码检测……每一次筛查检测现场,处处都有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天大法学院学生、哈萨克族退役大学生士兵唐努尔·拜山就是其中一员。
2017年,唐努尔考入天津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一年后,因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他毅然从学校报名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的两年时间里,他强壮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唐努尔·拜山在部队
2020年9月,唐努尔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疫情发生时,他正在学校准备期末考试。在了解到学校需要大量志愿者后,他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和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发展协会其他成员一起,加入到天大抗疫的志愿者服务队中。
“面对疫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每一个天大学子应有的担当。”在唐努尔·拜山心中,天津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当这座城市出现疫情,他觉得自己更应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唐努尔和志愿者们在核酸检测现场
“如有战,召必回!”这是退役大学生们最坚定的誓言。在走上志愿服务岗位的第一天,唐努尔他们郑重地重新穿上了曾在部队训练时穿过的迷彩服。这身戎装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时刻提醒他们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
寒冬时节的凌晨,气温降到零下6摄氏度。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发展协会会长姚京涛记得,在核酸检测点位,因为天气太冷,大家的手脚都冻僵了,暖宝宝被垫在脚底仍然感觉非常冷。但是即便这样,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个人因为寒冷而退出。
“大家自己觉得冷都没有说话,但是当大家发现,现场做核酸检测的医护工作者双手冻僵以至于打不开试管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心疼。”姚京涛动容地说,“所以我们就开始自发地收集饮料瓶装上开水送给医护人员,让他们暖暖手,这件事特别让我感动。”
志愿者给医护人员准备热水暖手
疫情初期,退役大学生们担任的是维持秩序、扫码登记等工作。因为都有在部队磨炼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低温、休息不足、疲劳等困难面前,他们充分发扬了“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坚持连续作战,高质量地完成了最初的志愿服务工作。
“我记得当兵时,班长告诉我们,‘当兵一分钟就要干好60秒’,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在抗疫志愿服务中,也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在抗疫岗位上干好每一分钟。”唐努尔说。
因为表现突出,退役大学生们担任了更多、更重要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从搭建场地设施、秩序引导,到样本统计、应急处置,再到物资分发、医疗废弃物处置……每个志愿服务岗位上,都有他们辛勤的身影。因为工作量大,他们常常是到了用餐时间也顾不上吃饭,只能抽空端一盒已经冷掉的工作餐随便扒拉几口,就又冲上前去。据初步统计,他们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30个小时,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
夜里两点的宵夜
“这次疫情的考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像一次生动的思政课,让我们在留校这段时间有机会主动学习、增长才干,进一步坚定信心跟党走,在新时代赋予青春最绚烂的色彩。”唐努尔说。(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