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中药创新平台。本报资料图片
初春的团泊洼,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碧空暖阳下,清亮晶莹的湖面宛若明镜一般。温软的光、耀眼的蓝,芦苇摇曳、水鸟翔飞,画卷绝美。
团泊湖西岸,巨大的人参雕塑拔地而起,“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中医药大学带着先进的中医药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落户于此。不远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这里,就是静海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的新地标──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好风景迎来好光景,新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田野激荡新动能。
瞄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疗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健康产业中心,构建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完善呵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就在去年年底闭幕的静海区第三次党代会上,静海区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确立了打造先进制造创新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健康生活示范区、共同富裕力行区的奋斗目标。将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根植人心,构建起大健康产业的蓝海,成为静海区新的发展方向和时代课题。
医疗“国家队”来了,京津冀三地共享
大健康产业的崛起,不在空泛的口号里,创新要素的集聚,“国字号”医疗机构的强势加盟,印证静海的比较优势。
“为了工程节点,进度一直在追。上个月,项目一期已经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比预期早了3天。”作为中冶建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韩华坦言有压力,但动力更足。施工中,他需要时刻盯在项目现场,确保工程进度无误。
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在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
2021年5月,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探索建立包括医学教育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集群在内的整合型医疗卫生和科技创新体系。
作为天津基地的重要组成,在建的团泊院区扩建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总建筑面积35.5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600张至1800张。根据发展需求,这里还将适时启动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医院和康复医院建设,同时建成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国际诊疗中心。
“北京的顶级医疗资源,在静海落户,京津冀三地百姓共享。”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威说,静海区提出要打造京津冀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强区,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这里。
资源的集中必定带动人员集聚。如何承载?得算好产业和社会协同的大账。
津静市域(郊)铁路跟了过来。站点距离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仅500米,15分钟通达周边片区,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1小时可抵雄安新区。区内构建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医院周边设置了5个公交站点。
“医院及周边配套了4500个以上停车位、56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15600套以上的住宅、11700套酒店公寓,充分满足医护职工、科研人员、病患陪护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等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以为医护、科研人群的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从交通系统、能源保障、生活服务、产业支持四个方面为项目提供系统性支撑,示范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主任董炳军颇为自豪。
校地“一揽子”共建,中医药注入活水
全民健康的底色如何,健康生活的示范引领,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医药一直坚守,具有发言权。
“一定要给中医药阵地,没有阵地,就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作为最早入驻示范区的高校,200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迁址,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第一次来团泊西区察看新校区选址,便认定了这里。
短短数年,深深扎根。张伯礼心中的阵地,与静海大健康产业的基底不谋而合。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国家级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藏着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中医药研究“内核”,室温恒定,大型色谱仪、质谱仪等一排排高标准仪器间,研究人员或埋头操作实验,或稳步穿梭。
“现在很多中成药采用多基原中药材入药,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异,通过我们的分析测定,确定有效成分含量,从而进行质量评价。”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文志说。
大健康产业的价值是靠时间检验的,也终会在全产业链的延伸中逐渐释放出来。
“校地共建一揽子合作是个好的开端,也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实现‘产学研用医’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俊华表示,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静海区研究签订了共建协议,组成战略联合体,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
“一揽子”协议中明确,加快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在校师生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载体支撑,加速校内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区内留用。深入推动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国家级、市级重大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中药创新平台,辐射带动全行业提质升级。同时,围绕医疗惠民,也确定加快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设,探索创新校地合作制度模式。
“为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机构发挥服务群众作用,目前示范区正在和校方研究推进健康云平台建设,让老百姓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指导、健康服务。”示范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朱奎元表示。
“产学研”一体转换,创新驱动竞争力
大健康产业激发了新动能,新的产业模式也在催生新活力。
“在京津冀地区,专门做血液病诊断特检的企业只有我们一家。”天津协和博精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芝说,“公司自2020年2月在示范区组建,由静海区主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经营管理,借助顶级医疗机构的科研优势,2021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达7000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2亿元。”
协和博精的三楼检测实验室,是这个医学检测机构的创新要素地带,流式检测区等多个实验室依次分布,研究人员一边盯着电子检测数据,一边从仪器中反复调配样本试管。
“目前国内很多新药都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开始,由于血液检查比较特殊,通过基因方面的测序,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靶点,用药才能有用。”刘汉芝坦言,公司正在攻关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部分,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相信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家专业从事血液学检测的医学机构里,有100多人的团队,10余名血液病专家,业务覆盖25个省市,多达500多个项目,专业从事分子遗传检测、流式细胞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血液病理等研究检测。随着示范区医疗企业的不断入驻,将为入驻的医疗机构提供更为专业的检测服务。
协和博精是探索“产学研”一体转换新模式的生动实践。静海区提出,要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天津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科技园做实做强,形成一批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成果,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纵观示范区,到处涌动着科技孵化、创新支撑的暖流。
“大学科技园承接了天津中医药大学近20个创业团队和10余家企业入驻,汇海澔园总部基地吸引了1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中科健康、中关村等‘中’字头企业机构也陆续入驻。”朱奎元表示,“十四五”时期,示范区将继续引入“国字号”大院大所和国家级顶尖科创机构,强化产教融合,构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打造健康生活示范区理念的引领下,“生态之城、健康之城、理想之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健康产业会越来越火热。(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