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监狱民警根据教育改造工作规律,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安排了众多“节目”,借助亲情感化的力量坚定服刑人员改造的决心,引导浪子回头,保持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家书感恩父母
“虽然未管所也是一所监狱,但通过这一年多的服刑改造生活,我在更多时候感觉这里就像一所别样的学校……”“万物之中,希望最美;为人子女,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长大,而您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而您还健康……”这一字一句真挚情深的话语,均出自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服刑人员。这里的服刑人员入狱时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不谙世事,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孤独与无助,对父母的思念、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他们除了服刑改造之外最深的伤痛。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且因疫情防控原因又长时间未与家人会见,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自然都会有些波动。为此,未管所的民警特意组织了“一封家书”活动,让这些未成年的服刑人员用笔写下对父母的思念和自己改造的成果。
“比起打电话,文字更能传递出温度和情感,开始我们还担心他们只能写个三言两语,没想到他们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述说着自己的思想变化,真挚地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恩和内心的忏悔,身为管教民警,我们也倍感欣慰。”未管所副政委王宝强说。服刑人员曾某为抒发内心的情感,自己谱曲、填词,创作了一首歌《返途》:“月光光,着红装,头发也漂亮;路弯弯,返途慢,烟火极闪眼;孩儿想归家,孩儿听您话……”
女儿翩翩起舞
“我们联系服刑人员家属,让他们录制下家里生活情况和想对服刑人员说的话,将视频发送至统一的邮箱。”天津市女子监狱三监区监区长张帅说。
于某6年前入狱,那时女儿刚刚6岁、儿子才2岁,一别经年,她不能陪伴孩子成长,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惦念这一双儿女。视频中,女儿为她翩翩起舞,姐弟俩不住地询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看到视频,于某泣不成声,向民警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团圆,弥补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另一位服刑人员王某在20出头最美好的年华锒铛入狱,她身体不好,曾一度消极抗改,民警耐心开导她,为她求医问药,才让她渐渐燃起了希望。王某是家中独生女,年迈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她,疫情之前,每次到会见的日期,老两口早上不到6点就出发,倒几趟公交车来鼓励孩子。前不久,母亲忽然晕倒,还查出了疾病,王某心急如焚。为了让她安心改造,监狱民警联系到王某的母亲,录制了视频。看到母亲精神状态很好,疾病也得到妥善治疗,王某踏实了许多,表示一定要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在父母跟前尽尽孝心,弥补以前的过错。
鼓舞改造决心
天津市监狱通过抗疫精神鼓舞服刑人员学习和改造的决心。“虽然监狱的环境比较封闭,但我们及时向服刑人员宣传党和国家的防疫政策,普及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讲述抗疫战线上的感人故事,用抗疫精神来鼓励他们。”天津市监狱七监区监区长任毅说。天津本轮疫情,津南区是重灾区,监狱民警重点排查家在津南区的服刑人员,观察其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服刑人员李某的老母亲年逾七旬,患有疾病,腿脚不灵便,又是一个人独居,且文化程度不高,对疫情防控政策理解认识得不充分,刚开始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不愿意配合。倒是李某在拨打亲情电话的时候,对母亲好言相劝,告诉母亲做核酸筛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一定要服从社区人员安排,尽到普通市民的义务。听了儿子的话,老母亲恍然大悟,主动联系志愿者去做核酸采样。同时,面对儿子的巨大变化,这位母亲也甚感安慰,觉得儿子在监狱这几年是真的悔悟了、改变了,生活又重新有了盼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