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26个世界湿地日,这是经联合国大会确立后的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地处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天津域内湿地资源丰富,滨海、河流、湖泊、沼泽和人工五大湿地类型均有分布,天津的七里海湿地堪称“京津绿肺”。
目前,天津已建立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和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湿地修复成效显著,生态系统明显向好,四个保护区生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指数相比2017年上升达26点。2020年,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北大港湿地南部水循环区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影响力不断提升。经市规划资源局监测,2021年我市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过境候鸟总数超过100万只。七里海国家重要湿地内东方白鹳数量最高峰达约4000余只。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先后批准我市4处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武清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挂牌。蓟州区州河国家湿地公园、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通过预验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是我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水生态安全维护、科普宣教、优化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为加强滨海湿地保护,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在原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基础上,将大神堂滩涂、八卦滩滩涂湿地及周边浅水海域进行整合建立了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的主要越冬地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严格保护,实现了本市重要生态资源的应保尽保。
2021年,我国出台首部关于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以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通过制度规范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致力于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绿色空间,是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法律遵循。(津云新闻记者董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