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刘楠在整理药品。本报记者 张磊 摄
1月20日,大寒。
早7时,天光微亮,志愿者刘楠、侯明甫、张欣岩、张晞萱、贾明然集合,拿出津南区新城社区居民购药信息登记表、每名购药居民的证件、预交现金数额进行核对。
退伍军人刘楠,被这个购药小组的成员尊称为“楠哥”,是小组的“大脑”。
“今天咱们得换一套打法了。从现在开始,第一天统计购药信息,转天一早去津南医院取药。”
“换打法”是因为19日12时他们到达津南医院,回到社区已是晚上8时,所有药品再交到居民手中已过了晚上11时。“以前,我们都是统计截止到当天早上10时30分的购药信息,中午到医院。现在到津南医院购药的社区志愿者越来越多,去晚了用时太长,小组成员也太疲惫。改为两天去医院一次。”昨天8时15分,新城社区购药小组已经排队挂号,这次需要为24位居民购药。他们把有“门特”等特殊需求的居民证件单独摆放,以免挂号时忘记。
“小侯,你先去开药。”购药小组先挂需求人数少的科室,一个科室挂齐后可以先到该科导诊台登记,加快速度。
“现在是叫一个社区号,然后是四个普通号,如此穿插进行。”中医科和便民门诊导诊员告诉记者,有志愿者提供购药服务的社区越来越多,社区购药志愿者需要先在导诊台手写登记,按登记先后顺序叫号。“19日我这儿就有27个社区的志愿者来开药,最多的一个社区挂了60多个号,一直忙到晚上10时以后才结束。为了不让普通患者等太久,我们采取了交替叫号的措施。”这位导诊员说。
社区购药志愿者挂号时间长,津南医院特别开设了志愿者窗口,与普通患者分流,减少后者等候时间。
8时49分,张欣岩进入脑系科诊室。“你说的这药,我们这儿可能没有。”65岁的史俊杰医生,一边说一边往电脑里输入药名。“还真有!最近新调了不少药过来啊。”
3名患者的药开齐后,张欣岩马上去交费取药。没过多久,张晞萱也走进便民门诊诊室,大部分居民的药由这个科室开出。“开出10个人的药,就把单子递出来,我们去取。”刘楠嘱咐。“这样能快,特别是如果有中药的话,需要称重,时间长,如果先交费了,能节省不少时间。”刘楠规划的工作流程,完全是统筹方法现场教学。
“先把医保卡、钱、挂号条装到对应居民名字的信封……”刘楠一边交费,一边指导贾明然,她第一次参与购药。“小组的每名成员每个环节都干过,同时要加入新人。这样无论谁有事不能来,购药都不受影响。”高大的刘楠虑事缜密。
饶是如此,也有意外。18日购药的一名居民没有说明自己要取的是预约药,门诊医生开具的药品,名称、生产厂家都符合居民要求,但是规格不同,居民希望能退药。昨日,刘楠和药房沟通后,得知已取走的药不能退换。“居民说不能退自己就留着,可我们还是希望能取到他们想要的药。”
正说着,电话又来了。刘楠赶紧又和药房沟通。
“您看这种药,是蓝色盒子的吗?医生说是白色盒子的,居民给我们的图片是蓝色的。”
“我们从电脑上能确定药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都一致,但是看不出包装颜色。”
他马上和居民联系,对方表示可以取药。
将近中午12时,购药小组回到新城社区。
“钱一定要对上,有的人医保卡里有钱,有的没钱,看清楚现金支付多少钱。”刘楠笑言,“咱可不能赔喽。”
购药小组把每个袋子里的药、卡、钱取出核对无误后,进行消杀。全部完成,再通知居民来居委会取药,行动不便的还要送药上门。
“我开了28天的药。他们真是辛苦,饭都没吃。”买降压药的社区居民陈先生,感谢购药小组解了自己断药之忧。
两个小时后,药品发放完毕。从挂号到完成药品分发,用时比前一次缩短5个小时左右,刘楠的“新打法”初见成效。此时,各楼门志愿者已经在收集下一轮购药信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