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指挥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闻令而动 听令而行
“紧急通知,即日起总部进入疫情防控三级响应状态。”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部署,中建一局华北公司主要领导乔传颉、刘志刚等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对防疫工作做出紧急部署,启动三级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部署居家办公和分批复工工作,明确了出行审批、疫情排查、逢症必休信息上报制度,强调了在津员工、环京人员、外来人员管理要求;牵头对中建一局天津地区各分支机构、各项目部的防疫规定动作执行情况,人员溯源管理区情况、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储备情况、项目场区所有人员工作与生活状况等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以保障疫情期间公司整体平稳运营,同时号召全体员工积极配合政府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使命必达 共克时艰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积极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组建华北公司天津区域志愿者人员库,通过志愿服务、物资捐赠等多种形式全力支援天津抗疫,连夜组织近百名志愿者前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村街道、寨上街道、天滨公寓、蓝领公寓、瑞馨公寓等地协助社区完成共计三轮的核酸筛查,进行居民扫码登记、人数统计和秩序维持工作,服务群众30000余人。
“我们第一时间把志愿者队伍分为志愿服务组、物资采购捐赠组、帐篷搭建组以及后勤保障组。”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团委书记吴加慧说道。“报名!”“我报名!”“算我一个!”在志愿服务群内,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刚刚发布,大家的报名便紧随其下,1小时内组建完成的志愿者队伍火速赶往第一次大筛现场。
“爷爷您扫码登记了吗?需要这样填写信息……”在滨海新区新村街道核酸检测现场,除了维持现场秩序、组织现场居民保持间距1米、及时提醒居民佩戴口罩等,志愿者们还发现了一个棘手的情况:很多老年人不太擅长用手机上网,或者对线上填报登记操作存在困难。见老人们焦急的样子,志愿者们主动上前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您别着急,先打开微信,扫一扫这个二维码,然后把您的个人信息填在这些框子里……”被帮助的老人感谢不已:“家里孩子不在身边,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弄这个二维码,感谢热情的小伙子们。”“帮老年人们用好手机,不仅可以让他们更顺利地进行核酸检测,也能提高小区居民整体检测速度。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志愿者张程越说。
星光相伴 迎接黎明
从第一次大筛到第三次大筛,时间越来越短,效率越来越高,这些同样离不开志愿者们在星光下赶路。志愿者们在津南新城社区从1月10日早上7点轮班服务至次日20点,协助核酸采样工作,负责手动填写和核实个人信息,维持现场秩序。“请说下您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尽管已是夜深人静之时,志愿者仍在耐心细致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赶紧往手套背面贴个暖宝宝吧,这么冷的天手都要冻成红萝卜了。”社区后勤人员看着在寒冷的深夜仍在不停忙碌的志愿者们,送来了温暖与关怀。“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与疫情对抗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志愿者张庆波坚定地说道。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青年突击队成员王梓宇在经开区天滨公寓检测采样点协助进行核酸检测。她说早上5点,突击队的小组成员就已到岗。6点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开始,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维持秩序,有的负责协助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很辛苦,防护服穿在身上特别闷,没风的时候热出一身汗,口罩里面也全是水,可是一刮风就更冷了。我们这些志愿者还好一些,可以在场内走动走动,但是医护人员只能在点位上坚持。”王梓宇告诉笔者,“看到医护人员这么辛苦,我觉得我做的这些工作都不算什么,作为属地的央企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央企担当,展现青年人的风采,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往前冲。”
火速支援 守望相助
在全员核酸筛查指令下达的第一时间,中建一局华北公司主动联系新区有关部门和天津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询问志愿服务及抗疫物资需求。吴加慧表示:“连日来天津经开区连续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多日不眠不休,很辛苦。我们希望为新区的防疫工作助力,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了防疫物资送到一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抗疫工作出一份力。”
1月13日,中建一局华北公司联合滨海新区团委向新村街团工委捐赠防疫物资,其中防护服200件、N95口罩500个、密封眼镜100个、医用隔离面罩100个、医用隔离鞋套100双、暖宝贴1箱、免洗洗手液120瓶、医用手套200双,总金额超过17000元。“部分物资在捐赠仪式前便抵达核酸检测现场,你们的物资送来得太及时了。”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祝照新说道。
滨海新区团区委书记邵兵表示:“中建一局华北公司团委工作扎实牢固,为滨海新区防疫检测工作提供了极大助力,希望在之后核酸筛查工作中继续合作联动。”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董事会秘书康翔表示,面对严峻形势,中建一局华北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协助属地政府防疫工作,贡献企业力量,扛起央企担当,坚定信心,顽强战斗,全力以赴打好社会面“清零”攻坚战。(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