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看津> 正文

京津冀:瓣瓣同心 其利断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三周年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天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网上学校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

特别报道之一

3年前的开年时节,浩荡东风吹拂津沽大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北京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1000多个日夜奔流不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阔步新时代,进入新阶段,奔向新征程。

天津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关怀厚爱转化为强大动力,以砥砺奋进之势、勇毅前行之威,打响一场漂亮的战略转型战,催生出越来越多“津牌”动力源,引领高质量发展拔节生长。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做好这件历史性工程”……2019年1月18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面对京津冀三地主要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区域战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说,“要从世界广度、战略维度和历史深度来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天津作为京畿门户,要牢牢把握这个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在时与势之中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融入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重中之重。3年来,天津不断强化统筹,建立健全市领导包联工作机制,推动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不断深化。2019年至2021年11月,北京企业在津投资项目2336个,投资到位额3886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3%;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中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等一大批高质量项目落地,中海油、中国通用技术等一大批央企和高科技民企来津投资布局。

既要来得了,更要发展好。天津一批政策密集出台,在人才奖励、办公用房保障、人员落户、员工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全面落实,京津城际列车实现“公交化”班次……年轻的企业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人在天津购房、安家,当上新天津人。

2021年最后一天,津石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主线顺利完成交工验收。这是天津近5年来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是一项跨越“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京津冀一体化公路重点建设项目,通车后将打通天津港区域与雄安新区的高速通道,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资源要素流动进一步畅通。

方便快捷的路网拉近了时空距离,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天津一步一个脚印。建立雄安新区至天津港货运快速通关机制,设立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打造港口前置服务模式,去年前11个月,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操作量实现1.1万标准箱。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源源输送,天津一中雄安校区、天津职业大学雄安培训基地快马加鞭建设,一批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派驻骨干团队到雄安新区开展专业技术帮扶……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推动协同发展,重在“同心”。

随着协同深入,三地之间常来常往,走动日益频繁。“人熟、事顺、心齐,共识逐渐凝聚,自然同向同力。”从北京大学来任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王浩说。

北京中关村走出北京,将重资产投资项目落子天津宝坻区。植入中关村基因,打造类中关村生态,被称为“中关村、新地址”,在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崛起一座科技新城。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通过一系列制度架构,京津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两市重点合作平台,叠加匹配北京中关村的创新服务要素和天津市利好政策,发挥“1+1大于2”的效果。“截至去年年底,已有65家实体企业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5家企业顺利投产。”王浩说。

不只是中关村,3年来,推动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天津大动作不断。

──加速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成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面向京津冀推广创新成果,京冀地区的注册用户达到296家,汇集京冀地区专家2426人。制定发布《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平台资源单位达到99家、大型仪器达到1299台套,年服务京冀企业1500余家。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信创谷”、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创新标志区加快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38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京津两市联合实施第8批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创新措施,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持续加强产业协同,开展面向“十四五”京津冀产业协同课题研究,联合举办京津冀物联网产业对接会、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天津站)等活动,三地共同签署《关于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合作协议》。

……

瓣瓣同心,其利断金。协同发展的种子已然在京津冀大地深深扎根、华枝春满,成为在明媚春光中怒放的东风第一枝。

紧紧扭住牛鼻子 承接平台精准发力

3年来,天津全面评估优化“1+16”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

近年来,天津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持续优化承接载体建设,推动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快速落地,齐心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

元旦前夕,记者来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走进天津合众汇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超级电容生产线上调试新增的自动化设备,仅这一道工序,未来就可增加产能2亿元。

第一个签约、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建成投产,合众汇能成为这座科技新城的最好“代言人”。

2017年,合众汇能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脚步落户天津,生产基地选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超级电容及其能源系统的研发及生产基地。“最初预想在这里投资五六千万元就差不多了。然而到现在,已经投了上亿元。今年还要追加投资,建设一条更智能化的新生产线。”公司总经理王大志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1月,合众汇能正式投产,企业迎来迅速发展新阶段。“2021年,我们主力高端器件的出货量是前几年的总和,这块增量全部来自天津基地。”王大志说,“近年来,天津提出制造业立市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我常邀请兄弟单位和机构来这里看看,这里是真正适合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福地,与北京的环境是一样的。”言语之中,他透露着信任与肯定。

如今,像合众汇能这样的企业,遍布了天津“1+16”重点承接平台。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承接平台既是资金、人才、技术成果的汇聚之地,也是制度、政策、服务的有效载体,为人才、资本、企业、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沃土。3年来,天津全面评估优化“1+16”重点承接平台体系,出台《天津市重点承接平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市级重点承接平台动态调整工作加快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新增注册企业超3000家,京津合作示范区属地化社会管理等问题稳步解决,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轨道上的京津冀

交通 初步实现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

2021年12月31日,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以下简称津兴铁路)跨廊沧高速连续梁合龙,标志着津兴铁路全线13处跨越公路、铁路、既有沟渠、油气管线的特殊孔跨连续梁全部完成合龙,为2022年全线铺轨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津兴铁路工程东起天津西站,西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站,全线长度100.79公里,共设6站,包括天津西站、胜芳站、安次站、永清南站、固安东站、大兴机场站。津兴铁路是连接天津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北京市区的重要干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津兴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布局,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轨道交通是京津冀区域的主骨架,《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是全国率先获得批复的区域性城际铁路网规划,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投融资和建设模式,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已建成通车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京滨城际(宝坻—北辰段)、京唐城际进入全线铺轨阶段,津兴铁路正在加快建设。近日,天津市政府研究确定京滨城际机场站与天津机场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案,京滨城际(北辰—滨海新区段)前期工作将全面提速,五条高铁城际(京沪、京津、京滨、津兴、通武廊)连接京津格局正在形成,已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

共享中的京津冀

合作 天津港全力保障冬奥会物资接卸运输高效顺畅

2021年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入倒计时100天。当日凌晨,“新诺扬神户”轮装载进境的13个集装箱冬奥会物资在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顺利接卸,该批北京冬奥会货物为368件专用转播器材,从天津港完成装卸通关后运往北京。随着接卸北京冬奥会海运进境物资进入冲刺阶段,天津港集团全力保障冬奥会物资接卸运输高效顺畅。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深化。教育合作深入开展,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医疗合作加快推进,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与全国31个试点省市联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启动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持续开展“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主要代谢性疾病诊治服务标准目录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共建协同推进,天津港建立北京冬奥会赛事物资运输保障机制,安全高效完成多批次物资接卸任务。

蓝天下的京津冀

环境 连续四年协同开展治污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重点区域2020—2021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空气质量中,天津市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在“2+26”城市中排名第5;重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8天。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我市与京冀两地协同开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京津冀及周边省市连续4年联合印发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协同开展治污减排,推动改善重点时段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近3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2021年1—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比下降26.9%,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以来的最好水平。

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发布实施了打好碧水保卫战作战计划、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实现12条入海河流从2017年的“全部为劣”到2020年底的“全部消劣”。2021年1—11月,12条入海河流在稳定消劣的基础上,又有11条达到Ⅳ类水质。

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定期开展预警会商,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共同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深入开展区域突发水污染应急联防联控,连续5年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建立环境执法联动机制,近年来,三地共组织各层级执法联动55次,处理跨区域、跨流域环境违法问题43个。

我市在制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时,均设立“区域协同”专章。三地同步起草、同步修改、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解决“移动源”监管数据不共享、异地执法难等问题。(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