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午12时,河东区全面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区各采样点秩序井然,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社区群众积极配合,各采样点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中……
在河东区常州道街道红城社区核酸检测点,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穿着志愿者服装的“红马甲”们,他们之中,有耄耋老者,有青葱少年,也有巾帼英雄、党员模范......
大家手里的“小纸条儿”
扫码、登记、进入采样区,在红城柏丽花园,居民们严格遵守地上标示一米间隔,排队进行核酸筛查,秩序井然,高效顺畅。
记者注意到,好多排队的居民手里都有一张小纸条儿,白的、红的、黄的、绿的......这是干什么的呢?
常州道街网信办工作人员王文悦介绍说,小区里每栋楼情况不同,有的楼门居住户数比较少,大概是44户左右,居住户数比较多的呢,是150户左右。我们在户数比较多的楼门口,给每一个居民发一个纸条,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控制人流,知道出来了多少人;另一方面,方便队尾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一队的居民是几号楼的,避免没到顺序的居民过早出来排队的情况。”
在红城社区,每一栋楼的楼门都有志愿者,志愿者们时刻关注着前方核酸检测情况,随时叫大家出去按照顺序进行核酸筛查。
“我们有一个大部队,50多个志愿者,还有物业的工作人员都在协助工作,您看,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穿红马甲的、戴红帽子的,或者戴红袖标的,都是小区的普通居民,他们很热情地来做志愿者,帮助维持秩序。”王文悦指向前方这些忙碌的身影。
传奇少年传奇的一天
“请大家录入时拿好自己的身份证,保持一米以上的间隔,谢谢配合!”人群中,一位高高瘦瘦的少年穿梭其中,他是木斋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赵传奇。
“第一轮核酸筛查我就出来当志愿者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赵传奇现在放假在家,看到大家都在忙碌着,他待不住了。
“印象很深刻,前几天社区人员入户收集信息,没日没夜地工作,医护人员也都超长待机。我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于是就选择下来,多多少少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吧。”他说。
前天,赵传奇穿上红马甲一大早出了门,一直工作到夜里十一点半。
“今天,天津第二轮核酸筛查,我来帮忙搭架子、摆桌子、拉警戒线,通知居民下楼、维持现场秩序。”
小区里有岁数大的大爷大娘腿脚不方便,或是有的家里有两三岁的孩子,赵传奇就帮他们在楼下提前排队。
“爸爸妈妈很支持我做这些事。说白了,这么冷的天,谁都知道在家待着舒服,但想到给我们做核酸的这些医生,寒风中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可能连饭都吃不上,我就想着,他们都这么辛苦了,我下来辛苦一点点就又算什么呢?”
一个红马甲,一家三口轮着穿
67岁的孟庆红,听说要进行第二轮核酸筛查,早早地来到居委会报道。
核酸采集现场,她手里拿着小纸条向大家分发。在现场忙活了大半天,还是有说有笑、精力充沛,看不出一点疲倦。
当被问到,为什么来当志愿者,她声音洪亮地说:“因为我们都是老党员啊!”党龄40余年的孟庆红希望给年轻人做个榜样,让大家看看老党员的风采。于是,在核酸筛查的第一时间,她便走出了家门。
在她旁边,有一位跟她一样想法的老姐妹——68岁的任国云。
任大娘指着身上的红马甲说:“这个红马甲,是我们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任国云一家三口都是党员,先生和女儿都是志愿者。在她家里,一个红马甲,三口儿轮着穿。一个人回家了,另一个人就穿上出去做志愿服务。她自豪地说,“小区各项服务做得非常好,有活动,有号召,我们志愿者一个不落!什么事都是走在前面,不光这一次。”任国云自豪地说。
83岁的“守门员”王大爷
9号楼的王大爷今年83岁了。王文悦告诉记者,今天征集志愿者,王大爷一早就来了,看到大爷如此积极,社区考虑实际情况,让王大爷在本楼门把控看守。
王大爷叫王克盛,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楼门口,王大爷正襟危坐,将这个楼门当做自己的战场,毅然守护着楼里的每一个人。此刻,身上的红马甲仿佛是穿在他身上的军装,闪耀着荣耀的光辉。
他说:“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我们一切听从党指挥。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政府花那么大力气动员那么多人来,就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咱们也应该出一份力量,这责无旁贷。”
走出9号楼,检测队伍已经换了一波人,核酸筛查在高效地进行着。68岁的邓长勇也趁着间隙休息一阵子。志愿者队伍里都知道,他之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今天从十点开始,就一直在外面忙活。大家不时关心一下邓大爷的身体状况,让他多歇歇。但他却说:不用歇!当志愿者,我高兴着呢。
12日的津城,北风呼啸。这么冷的天,邓大爷说,你看,我在这一站一天,天气冷,但是感觉,真的一点都不冷。“
红城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秩序井然,邓大爷说:“现在大伙生活好了,素质高了,大家满满正能量,配合度也高,国家为我们付出,我们也要为国家付出,这样想,心里倍儿热乎!”
(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摄影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