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中心> 滨海新区> 正文

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

11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的报道。

最近,天津滨海新区小火了一把:科研人员全球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初雪过后,再访新区,好消息不断。

天津药物研究院摘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冠疫苗康希诺异源加强针方案获阿根廷卫生部推荐;全国今年批准14个细胞产品进入临床试验,这里占据4席……

在一派田园风光的“绿谷”中,精心培育的中国信创谷、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点缀其间。瞄准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近年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如同“绿谷”的国槐、白蜡,一棵棵科技“新苗”拔节生长……

这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的“专利墙”(2020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播下粒粒“种”

信息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少有人知的是,早有人种下了“信息底座”国产化的种子:这粒种子叫“PK”,埋在天津滨海新区“绿谷”东部的中国信创谷。

这便是中国信创谷最早的两家企业——飞腾和麒麟。飞腾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麒麟旗下操作系统连续10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名。两家企业首字母分别是P和K,强强联合被称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安全的“中国架构”。

很多人不知道,20世纪80年代,位于天津的研究机构便实现国内首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诞生了世界首例胚胎克隆的波尔山羊,细胞技术实力之雄厚由来已久。

此后,细胞产业像细胞分裂一样迅速“繁殖”起来。2006年天津细胞企业昂赛建立世界首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2009年中国首个“A+H”疫苗股企业康希诺入驻滨海新区,2021年中国小核酸制药领军企业瑞博生物入驻滨海新区……

今年,细胞谷试验区正式揭牌。“天津拥有优质的医疗机构、权威的创新平台、顶尖的专业团队,是我国细胞技术产业化的发祥地。”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和创生物总经理闫凤英说。

在细胞谷“种瓜种豆”的时候,生物制造谷的萌芽也在悄然孕育。2007年,来自中科院的生物学家马延和站在滨海新区的一片荒地上,筹划着一个新的工业生物研究机构。他种下了自己“农业工业化”的理想,也种下了后来生物制造谷的第一粒种子。

北方声谷在2017年“发出声音”。“大型企业对互联网数据中心及相关软硬件的采购需求可达到数百万级,靠买成本太高。”科大讯飞天津负责人郭华说,借助天津发达的融资租赁,租设备每年可节省大量资金。就这样,位于合肥的智能语音头部企业科大讯飞北上,开创一片新天地。

一粒粒科技种子纷纷萌芽,一幅幅崭新图景徐徐展开。2020年以来,滨海新区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出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和北方声谷,作为这个国家级新区的科技主攻方向。

“这将是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我们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创新集聚谷建设。”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说。

辛勤耕种忙

雪后渤龙湖的夜晚一片静谧,抬眼望去,熄灯最晚的往往是一间间实验室。

立冬这天,38岁的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李薇一整天都在忙微生物检测平台设备的调试。作为细胞治疗产品生产链上的“质量标准裁判员”,她和同事每天要检测十几份细胞样品。

如果说,像李薇这样的科研人员是创新的“育种师”,那种子要想茁壮成长,还需要政府提供的“阳光、雨露、土壤”。

促进创新的政策便是“阳光”。今年上半年,作为细胞谷最新入驻企业的天九再生医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还在为享受不到仅20分钟车程外的自贸区政策而发愁。今年8月,联动创新区横空出世。天津自贸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说,通过与滨海高新区建立联动创新区,自贸区优惠政策覆盖更多高科技企业。

“公司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仅创新离不开的研发型设备进口一项,企业每年就省下2000多万元。”天九再生医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啸虎高兴坏了。

真金白银是“雨露”。近年来,滨海新区成立了津联海河基金、泰达引导基金、滨海基金等十几只基金,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2019年,津联海河基金投资细胞谷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7800多万港元,助力其各种疫苗的研发。今年4月,康希诺新冠疫苗天津生产基地产品下线,成为国内目前获批上市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良好的政务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土壤”。为了让政府部门变成服务企业的“店小二”,2019年起,滨海新区开始在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五大功能区推行法定机构改革,取消行政事业编制,政府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让政府的工作节奏跟上企业创新的节拍。

“今年,我们依据考核调整了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让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挪,一切为创新服务。”滨海高新区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夏青林说。

五“谷”始“吐穗”

埋下一粒种,多久能开花?玫瑰需要几十天,芍药开花得几年,一个产业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

“好花不怕开得晚。”夏青林说,“认准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有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如今,“绿谷”成了嵌入城市的田园风光,科技“谷”也开始“吐穗”。

——创新之“穗”。

9月底,生物制造谷出了个大新闻。学术期刊《科学》刊载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11月初,天津药物研究院传来喜报,一项中药创新研发技术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科技企业加持下,滨海新区有效专利突破7万件,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35.9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品之“穗”。

在天上,不久前升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以及北斗、探月等工程,以麒麟操作系统作为信息“底座”;

在地上,全国30多个城市100余条轨道交通路线由“北方声谷”企业研发的综合通信系统传递信息;

在海里,信创谷物联网技术精准定位万里之外的集装箱,干湿度、物品状况等尽在掌握中……

“从国之重器到百姓民生,滨海新区正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连茂君说。

——产业之“穗”。

一个“谷”便是一个产业。“以细胞谷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天津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促进局副局长王泳江说,未来将建成集研发、转化、应用、生产于一体的细胞产业聚集区。

此外,北方声谷孕育相关企业240家,预计今年产值超40亿元;生物制造谷到2023年总产值将突破110亿元,带动相关产值超千亿元。

多个“谷”便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目前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4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89家,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1653家。“雪球越滚越大,产业越聚越多、越强。”滨海新区科技局副局长白玉满怀希望。

——人才之“穗”。

科技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科技谷最大的丰收。

十几年前还是一片盐碱地,如今成了高科技人才聚集区。以产业为依托,滨海新区打造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信创产业(人才)联盟等多个人才联盟,聚集驻区两院院士、特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100多人,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高科技人才,在滨海新区扎下了根。

“高科技人才将是种子,未来开出更多创新之花。”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