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第五幼与岳阳道小学携手,助力幼小衔接,开展“中华传统体育游戏”活动。
幼儿园老师悉心为即将入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指导讲解。
红桥区第二十四幼多媒体互动区,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升入小学后的相关知识。本版摄影 谷岳
今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近日,市教委制定了我市深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我市将在全市幼儿园和小学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教育部和我市均明确提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严格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近年来,以“提前讲授小学知识”为招生噱头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屡禁不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家长对这样的培训班趋之若鹜?为孩子选择这样的培训班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家长说
“拼音两周学完?亲历后才知道不可信”
“都说一年级所有汉语拼音两周就学完了,从我家孩子的真实体验来看,传言不可信……”这两天,和平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薛女士,在家长群中发了这样一段“感悟”,没想到,一时间引来了不少家长的热烈讨论。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是“上幼小衔接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今年9月,薛女士的儿子丁丁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与不少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不同,丁丁可谓是“白纸一张”。“当时很多人都说小学一年级老师用两周时间就把所有拼音讲完了,授课速度这么快的原因是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学过了,所以特别担心丁丁跟不上。”薛女士说。
在这种忐忑心情下,薛女士和儿子迎来了小学生活。按照教学进度,9月下旬开始,语文课正式进入到了拼音学习环节。令薛女士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用了大概6周的时间才把拼音单元讲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那么难。“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会跟儿子交流当天的上课情况,基本上两到三天完成一课,大概学三到四个拼音。每一课老师都会带着孩子做有针对性的训练。”由于老师的进度比较合理,再加上自己带着儿子每天晚上进行预习和复习,开学两个多月来,“一张白纸”的丁丁并没有在学习上表现得很吃力,这也让薛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来,传言真的不可信。”
近年来,以“提前讲授小学知识”为招生噱头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屡禁不止。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此类教育的需求旺盛。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名幼儿家长。其中,超过六成家长表示会考虑让孩子参加社会上的幼小衔接培训,希望孩子能够提前学会拼音,多认点字,会做简单的数学题。“我明白拔苗助长的道理,之所以决定把孩子从幼儿园转到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就是希望明年他上学后,能够在学习上不吃力,我也省点心。”一名家长坦言。调查中,跟她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因为身边大部分朋友会让孩子提前起跑,所以自己也不想落后。“我肯定会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你说我虚荣也好,从众也好,我就是不想孩子上学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什么都会,自己却一无所知,再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我希望他能从容、自信地走好第一步。”幼儿家长秦悦说。
老师说
“我们不追求速度必须让孩子把基础打牢”
这个学期开学后,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教务处主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回丽梅做了一次摸底统计:自己所带班级共有43名学生,只有4名学生完全没有一点基础。看着第一节课上,这4个孩子中有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有人很难把字写到田字格中,回丽梅没有着急,而是给了这些孩子更大的鼓励。“有的孩子把字写得工工整整,有的孩子都没见过田字格,起点的确不一样,但是并不能由此判断他们能力的高低。”回丽梅说。
据了解,在我市一年级小学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是按照“课标”,提前制定好教学进度。“每一天讲什么,练什么,如何讲,如何更好地让孩子们吸收,在集体备课时,都会有要求。”虽然班里只
有4个学生属于零基础,但是回丽梅依然是按照正常的速度授课。9月下旬,学生们开始进入到拼音的学习环节。为了让大家能都熟记拼音,她带着孩子们在语文课上用“彩泥”摆出一个个拼音字母,“无论孩子们是否有基础,作为老师,就是要教好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上周,她刚刚结束了拼音单元的教学,“我们不追求速度,一年级必须让孩子把基础打牢。”
校园走访
一年级真的“可怕”吗?
谁来为入学“松绑”
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周,在河东区前程小学一年级课堂上,刚入学的新生并没有开始常规的语文、数学等各科目学习,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按照学校的安排,学生们从容地跟随老师漫步校园熟悉环境,在开心的游戏中认识老师、记住同学,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视频学习《校园安全儿歌》《小学生守则》,可口的饭菜、适当的午休、灵活的如厕安排……
现如今,这样的情景,已成为我市800多所小学新一年级的一个常态。为进一步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力度,市教委在2016年秋季开学启动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经过两年的实践运转,在2018年制定印发了《市教委关于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指导意见》,作为同时印发的《市教委关于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
《意见》明确指出,全市各小学要利用开学后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关键在做好双向衔接,市教委从‘上游’入手,着重抓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帮助他们实现从学前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基础准备。一年级入学松了绑,幼儿园自然就不会着急‘紧扣’,家长的焦虑也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我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稳度过了适应性教育阶段,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又会如何开展呢?
走进岳阳道小学一年级课堂,数学老师鲁琳娜带着学生们一边用小棒摆出各种数字,一边教大家熟记数字分解。“在游戏中教学,一是想让有基础的学生觉得课堂有新意,不是学过了就不想学了;另一个目的是希望没有基础的学生跟得上进度,觉得学习不枯燥,喜欢数学。”开学两个多月了,鲁琳娜班里的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提前起跑的孩子,优势越来越不明显;零基础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节奏。这样的现象对于有着多年小学低年级教学经验的鲁琳娜来说,都在意料之中,“一般开学两到三个月后,班里学生的程度就变得差不多,所以提前‘起跑’确实没什么必要。”
幼儿园说
“不止衔接知识技能更是学习品质的衔接”
按照相关规定,幼儿园大班不讲授小学知识,那么幼儿园大班会给孩子教授哪些内容?
近日,记者走进河西区第十六幼儿园。大一班的孩子们正在参加数学活动“超市理货员”。大家在角色扮演中,认识数字,学习分类和统计方法。随后,记者在大二班中看到,孩子们正跟随老师,学习“桌子有多长”。活动中,大家拿起小尺子,亲手测量小桌子的长度、高度。“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儿童能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体现。幼小衔接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衔接,更是对学习品质的衔接。”据该幼儿园教研组组长张蕾介绍,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开展了数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初步感受如何有计划地做事情。通过“学会倾听”“学会阅读”等活动,引导幼儿爱倾听、会阅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此外,为了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学会交往,幼儿园还开设了社会活动“结交新朋友”“面对欺凌”,让孩子们了解结交新朋友的简单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地面对欺凌行为,明白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最佳方式是沟通。“比起提前学习一些汉语拼音和加减法,这样的‘大班’生活显然更有意义,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张蕾说。
专家说
“从两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
提前起跑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我们又如何做智慧的父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梁慧娟。
梁慧娟表示,家长让孩子提前起跑的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小学知识属于学科知识,需要更多借助抽象逻辑思维才能完成学习过程,而幼儿阶段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各种学习对象的学习主要是以综合、整合的方式进行,学科化的知识学习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短期的机械化训练虽然可以让幼儿短期学会这些小学知识,但因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些知识是幼儿不能理解也无法真正学会的。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只能是无效的。
其次,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带来的优势非常短暂,且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入学3个月后,这种提前学习带来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在入学初期的两三个月里,提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学生会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自己已经会了,就不再认真听讲、完成练习,久而久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就会错过,后面再培养就会事倍功半。
“作为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梁慧娟介绍说,一方面,通过家长会、与教师的日常交流(面对面、微信、电话等)主动了解幼儿园、小学正在开展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情况,积极参与、配合,另一方面,可以在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育部发布的《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按照两个《指导要点》的建议,在家庭教育中科学地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做好入学准备,家长不仅要关注学习上的准备,还要关注身体运动、情绪情感、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这些非智力因素;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具体内容,更要关注学习的计划性、坚持性、专注力、任务意识这些影响深远学习品质的培养。”梁慧娟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