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求多元化普法新模式,用青春助力法治教育。东南大学法学院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法润青苗,启航未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团队成员在8月到9月期间,奔赴南京、扬州、陕西、天津、重庆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实践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我们的普法教育形式尚需调整。多数普法宣传仍停留在摆摊设点、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往往空洞乏味,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此种填鸭式的普法模式无法调动起受众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普法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流于形式,因此普法教育形式尚需调整。此次社会实践一改传统法治宣传单向说教模式,团队探索建立全方位、长效性的宣传机制,创新普法模式,让普法活动接地气,更加深入人心,普法留香。
将“模拟法庭”融入日常普法教育
实践团成员在暑假期间来到了家乡的中小学校,给家乡的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模拟法庭式普法教育。通过“沉浸式模拟法庭”的普法新模式,能够将普法对象带入到“真实”的法庭,多感官体验司法审判,有助于给未成年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大程度提高普法效率。团队成员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热点,以防诈骗和疫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以真实法庭审判程序为基础创作模拟法庭剧本。剧本内容包括案由案情、法庭陈述、法庭辩论、宣读审判结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法庭全貌,受众群体可以通过阅读提前设置好的普法剧本,模拟真实案件中的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为同学们创造“身临其境”的普法体验,更好地了解模拟案情背后真实的法律知识。大家通过模拟真实案例,在辩论中展开对于日常法律问题的思考。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不光能够沉浸式地感悟法律魅力,体验惩恶扬善的正义感,更加深刻理解了法律知识,达到了普法的根本目的。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模拟法庭系列普法短剧。 高佳逸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入小学为同学们开展的普法小课堂。 刘子嫣 摄
将“普法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在暑假期间,结合社区热点问题“预防电信诈骗”与“疫情防护法律知识”等热点话题,拍摄系列普法短剧,旨在以轻松诙谐地方式,将法律知识深入人心。目前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同时,实践团成员还精心制作普法文化产品,制作的普法宣传海报与普法宣传折页,并且走访全国各地9家社区和中小学校,为当地居民进行普法教育宣传与法律援助。目前,收到来自社区与中小学的5封表扬信与4份长期合作协议,得到了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可。实践团成员朱瑾表示:“法律是有温度的,在社区宣传过程中,我会从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开始讲起,通俗易懂,用轻松有趣的讲解快速地将居民们带入了法律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拉近了大家和法律的距离。“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居民宣传自制普法宣传单。朱瑾 摄
将“普法直播”成为后疫情时代普法新形式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新兴产业,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其成本相对较低与可互动性的特点,保证了内容的大量产出与用户的强参与感。团队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优点,实现“直播+普法教育”的创新结合。
实践团联合江宁区美丽乡村普法服务中心,结合疫情防控的相关需要,为江宁区多个社区居民开展了一次线上普法直播小课堂。实践团成员王景瑞化身“普法主播”,让居民们足不出户,了解了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知识。在直播过程,“主播”不光针对法律问题进行科普,同时还对评论区大家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切实解决了居民所需,达到了普法的目的。
图为团队成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普法直播。 高佳逸 供图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团队力求普法模式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充分配合当地疫情防控的相关需求下,全方面、多视角、新形式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通过这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也感到备受锻炼,受益颇多,希望可以多次进行普法教育宣传,为法治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