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5月,至今受理案件37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解答法律咨询千余次,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今年5月,农民工李某在某建筑施工工地工作时,不慎从七楼坠亡。事发后,当事人十多名家属就赔偿事宜请求调解。调解员及时介入,首先安抚李某家属情绪,倾听其诉求。随后,调解员来到建筑公司,了解到李某与建筑公司有明确的劳务关系,其在此次事故中无任何过错责任,且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坠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认定为因工死亡。调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查找相应法律文书,借鉴类似典型案例,结合相关规定及李某的家庭状况、工资状况和人道主义关怀等因素,经认真测算,初步拟定了赔偿方案。
调解员采取“面对面”的调解方法,认真听取双方陈述。李某家属要求建筑公司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以及精神抚慰金,共计200多万元,但建筑公司对此并不认可,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巨大分歧。这时,调解员及时劝慰双方要平复心情,并进行法律法规的宣讲。一方面,告知李某家属,虽然痛失亲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主张的赔偿数额不具备合理性和合法性,希望家属可以做出适当让步;另一方面,劝解公司负责人,李某是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之后一家老小生活面临困境,公司也应该体现一定的责任感,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经过调解员多次入情入理的劝导,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得以化解。
在另一起案例中,两位当事人是同一个单位的工友。一天下夜班后,他们与其他几位工友相约一起去吃烧烤,其间,二人因酒后言语不和发生肢体冲突,拉扯过程中,其中一人摔倒在地,头部受伤。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对案情展开全面分析和研判,发现二人平时一起工作,彼此关系也不错,当时只是一时冲动,事后也都表示很懊悔。调解员一方面向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告诉他们遇事要冷静,否则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表明,既然事情发生了,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但也希望双方能够互谅互让,毕竟大家还是同事,这件事不要给彼此造成心理隔阂。最终,在调解员情、理、法多角度的劝解之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一定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控制好情绪。
调解日记:
说的是法,认的是理,叙的是情。在处理工伤矛盾纠纷的案件中,核心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而在处理工友受伤的案件中,还要注重帮助双方维护好彼此的关系,不要埋下“隐患”。调解员只有不怕麻烦、耐心细致,入情入理地做好调解工作,才能真正让双方心悦诚服,将这一次的事件彻底“翻篇”,开始新的生活。(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