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人人应尽责。近年来,本市积极致力于建设节水型社会,鼓励市民、企业节约用水初步取得成效。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7.53亿立方米,远低于38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全市万元GDP用水量19.7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7立方米左右,根据由少到多的顺序,处于各省区市第二位。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多年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0,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城市之一。本市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节约用水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将其作为落实生态文明理念,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利用本地水源、积极争取外调水基础上,大力挖掘节水潜力。2005年,本市被列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节水型社会省级试点,同年被评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截至2020年底,本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达到56%,提前完成了2022年50%的目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2%,淡化海水利用量0.42亿立方米,成为有效补充水源。
本市不断深化水价制度改革,构建节水型价格机制。推行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差别定价,地下水资源税实行差别定价,自来水价格按照不同用途定价,且实行阶梯水价。实施鼓励性价格政策,为促进再生水利用,免征水资源税和公用事业附加费,目前深处理再生水价格对居民和发电企业分别为2.2元至2.5元/立方米,低价切入策略对再生水利用起到了引导和鼓励作用。通过科学的水价调控机制,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同时,本市狠抓计划用水管理,创新计划用水管理模式,增设预警机制,对有超水迹象的用水户提前预警,通过及时沟通、现场服务等方式,更好地掌握用水户用水状况,更好地服务于用水户,达到节水的最终目标。开展重点用水单位在线监控平台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设覆盖年用(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和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的水量监测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开发涵盖节约用水核心管理业务,集监视预警、用水管理业务应用于一体的节约用水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及时掌握本市重点用水单位用水动态,提升节约用水管理和决策水平的目标。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纳入国家级36户,市、区两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市级83户、区级103户,为后续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近年来,本市还在原有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的基础上,开展了节水型系统(行业)、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面节水型载体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51.14%、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41.76%,创建完成节水型系统(行业)13个,9个区完成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此外,本市做实科技节水项目,在工业用水方面,医药、电子、石化等行业均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节水设施,节水效果极为明显。在生活用水方面,医院、高校等大生活领域节水成效显著,本市各医院、高校全面采用IC智能洗浴设备、直饮水付费饮用设备,节水成效显著。(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