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自贸区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其中涉嫌合同诈骗的犯罪线索,并及时通报了相关部门。
法官细致揪线索
近期,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受理多起天津滨海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原告的案件,涉诉卡种均为福农卡,多数被告只能公告送达,仅剩个别案件被告到庭参加诉讼。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位被告在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时,不经意提起其从未在开发区工作生活。但承办人庭前阅卷得知,被告办理信用卡提交的工作证明显示其在开发区某企业工作。
承办人不动声色,继续与被告沟通贷款细节,被告语气躲闪、急于调解,引起了承办人的警觉。通过推心置腹地谈话,深入地剖析法律,被告终于吐露其并不满足办理贷款的资质,系中介伪造全套贷款材料并协助其取得了贷款,但被告并不知晓中介的真实姓名。承办人掌握上述线索后迅速叫停了原被告之间的调解。
抽丝剥茧现真相
庭后,法官立即将上述案情通报全庭,示警其他承办人高度注意同类案件,并在负责人的组织下,梳理涉及该卡种的全部案件证据。
经过细致排查,发现两大疑点:办卡人员集中在个别工作单位、银行流水中反复出现案外人韩某的交易信息。获取上述特征后,法官迅速通报其他承办人,排查类似特征案件,并以韩某为突破口,进一步查询相关案件。经多方走访,承办人得知韩某原系大港某厂职工,在职期间,其多次向身边人宣扬可协助办理贷款且放款后无需还款,现韩某因涉及合同诈骗被羁押,案件正在侦办中。
至此,韩某等通过伪造工作证明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犯罪线索基本清晰,泰达金融中心法庭迅速与韩某案件承办人员联系,得知韩某仅供述了4起诈骗犯罪行为,与已掌握的涉案金额有巨大差异。法庭迅速将上述犯罪线索通报相关部门,同时约谈原告,指出其贷款审批过程中的漏洞,建议其防范金融风险。(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