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东部,总面积104.65平方公里,核心区40.15平方公里,缓冲区30.32平方公里,实验区34.18平方公里,涵盖大黄堡、崔黄口和上马台三镇区域。大黄堡湿地是一个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蓄洪抗旱的生态功能,被誉为“京津冀之肾”。近年来,武清区严格落实《天津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高标准实施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大黄堡湿地管委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战的最新进展:“我们已完成湿地核心区围网工程,共计55公里,逐步实现核心区封闭式管理。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湿地生态补水2500万立方米。目前,完成了疏通鱼塘,芦苇浅滩及鸟类栖息地改善工程的施工设计编制;监测平台构建、湿地展览馆建设正在进行方案设计;柳河整治、龙凤河整治工程正在开展施工设计。此外,我们编制了《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组建了由11名全国著名湿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大黄堡湿地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还成立了湿地巡护小队,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候鸟迁徙季节保护工作。”目前翠金湖和燕王湖整改项目的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包括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营建、芦苇浅滩建设等。京津农药厂(英力公司)拆除及危废清运全部完成,土地流转和生态移民工作稳步推进。
近两年,大黄堡湿地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进行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发现,近两年与上次科考(2005年)相比,新增大量野生动植物,包括新增鸟类15种,总数达214种;新增植物46种,总数达284种。鱼类、爬行、浮游、底栖等动物物种均明显增加。特别是珍稀水鸟,无论是种群数量,还是停留时间,均有突破性增加。今年以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成群聚集达200余只,往年罕见的白鹤、白枕鹤、大白鹭明显增多,一幅“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生态新画卷正在生动展现。